瘧疾的防治
一、瘧疾是怎樣傳染的
瘧疾是以按蚊為媒介,由瘧原蟲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引起瘧疾的瘧原蟲是通過蚊子叮咬吸血進入人體的。
1.瘧疾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
瘧疾的發生和流行必需要有三個基本環節,即傳染源、傳染媒介和易感人群。傳染源即帶有瘧原蟲配子體的瘧疾病人;傳染媒介是吸瘧疾病人血後帶有感染子孢子的按蚊;易感人群即為健康人,被有感染性的按蚊叮咬後即可得病。三者的關係好比種子、播種者和土壤,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說,三個環節同時存在,瘧疾流行才有可能發生;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瘧疾流行即告終止。
2.人們是如何感染瘧疾的
當蚊子叮咬某個人的時候它吸人的血,如果這個人是瘧疾病人,他(她)血中的瘧原蟲將被吸進蚊子體內。瘧原蟲在蚊子體內增殖和發育,10-14 天后發育成熟,並準備去傳播給其它的人。如果蚊子這時咬了一個建康人,瘧原蟲將進入健康人的機體。使這個健康人變成瘧疾病人。
二、傳瘧媒介——按蚊
蚊子有許多種,但只有按蚊可傳播瘧原蟲。我們平時在傍晚能見到的叮人或動物的蚊子是按蚊和庫蚊,其區別是:庫蚊—停留在物體上時身體與物體平行,翅膀上大多無斑點。按蚊—停留在物體上時身體與物體成角度,所有按蚊的翅膀上都有黑、白色斑點。僅只雌蚊會叮人吸血。雄蚊不會吸血,所以不會傳播瘧原蟲。叮咬過瘧疾病人的成蚊體內才會有瘧原蟲寄生,但只有在叮人時才會傳播瘧原蟲。
三、瘧疾的發作過程
典型的瘧疾發作過程分為發冷期或寒戰期,發熱期,出汗期和間歇期。發作前幾天,每天或隔天可有程度不同的發燒,同時拌有疲勞、頭痛、腰背通、肌肉酸痛、厭食、全身或腹部不適、輕度腹瀉和怕冷等前驅症狀。
1.發冷期或寒戰期:此期長約數分鐘至 1-2 小時不等。病人先覺四肢及背部發冷,逐漸漫及全省,同時肌肉及關節酸痛,顏面蒼白,口唇及指甲發紺,皮膚起雞皮疙瘩。隨著冷感的進展,四肢甚至全身發抖,牙齒格格打顫,雖是三伏盛夏,蓋上二三床棉被仍感寒冷難受。此時脈搏細速有力,小便多而清。常見有頭痛、噁心和嘔吐,體溫迅速上升,多已超過 38º。鏡檢瘧原蟲時,大部分為裂殖體和環狀體。
2.發熱期:在發冷的感覺消失以後,口唇指甲紫紺消失,面色由白轉紅,全身皮膚灼熱、乾燥、結膜充血,口渴思飲。脈搏宏大快速,呼吸急促,頭昏,頭痛劇烈,常出現嘔吐。可見口唇皰疹或尋麻疹。此時體溫高達40º以上,病人煩躁不安,甚至處現譫妄。小便短赤,有時亦見輕度咳嗽。雖欣開棉被,袒胸露背,仍感高熱難受。此期持續 1-8 小時,一般為 3-4 小時。
3.出汗期:高熱期以後,先是顏面和雙手出現微汗,漸至大汗淋漓,衣被盡濕。此時體溫迅速下降,降至 35.5ºC 或 35ºC 者也屢見不鮮。發熱期的各種症狀隨之消退,病人頓感輕快,僅感疲勞及頭暈等症狀,往往就此入睡。此期長約 1-5 小時。發熱低者出汗也少,在天氣較冷時,或發熱期受大風吹拂時,在體溫已在迅速下降的情況下,出汗期可以不明顯,數小時後病人即可恢復正常生活。發熱期所見的原蟲以小滋養體為主。
4.間歇期:系指前後兩次發作的間隔時間。時間長短取決於蟲種和免疫力。就典型者的間隙期而言,惡性瘧病例很不規則,短僅數小時,長達 24-48 小時,間日瘧和蛋形瘧約為 48 小時,三日瘧為 72 小時。鏡檢所見瘧原蟲出惡性瘧外,以大滋養體為主。
四、兇險型瘧疾的臨床表現
惡性瘧疾病人(其他三種瘧疾極少見到兇險型)若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診斷,延誤了治療,抵抗力銳減,原蟲數劇增,則可出現兇險型症狀而危及病人生命。此型瘧疾的特點是來勢兇猛,病情險惡,病死率高。常見的有如下幾型:
1.腦型:多見於無免疫力而又未及時治療者。臨床上分為嗜睡、昏睡和昏迷三級。昏迷又有深、淺之分。此症變化快,或一開始即進入深度昏迷狀態,或始終處於嗜睡狀態而無昏迷直至死亡。病情一時緩解後可再度昏迷死去。恢復健康後殘留的一些後遺症通常在 4 個月內恢復。腦型瘧搶救的成功率與嚴重程度有關,殊難比較。年齡越小,昏迷程度越深,治療越遲,併發症也越多,病死率越高。凡合併呼吸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和深度黃疸者,預後不良。
2.超高熱型:以起病較急,體溫迅速上升至 41ºC 以上並持續不退為特點。病人皮膚緋紅、乾燥、呼吸迫促,煩躁不安、出現譫妄,並迅速轉入深度昏迷。腦型瘧亦可在病程中轉為超高熱型而死亡。
3.厥冷型:病人軟弱無力,皮膚濕冷、蒼白或輕度發紺,可有陣發性上腹劇痛,常伴有頑固性嘔吐或水樣便,很快虛脫直至昏迷,多因迴圈衰竭而死亡。發病原因與腎上腺機能瘴礙有關。
4.胃腸型:有明顯的腹痛、腹瀉和裡急後重感。初為水樣便,後漸見血液、粘液、上皮細胞和壞死組織。伴弛張型高熱,易誤診為急性痢疾、腸胃炎或闌尾炎。症狀持續存在,可出現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皮膚厥冷有冷汗,很象厥冷型。該型患者往往出現少尿或無尿,終因尿毒癥而死亡。本型是重症瘧疾中預後較好、病死率較低的一型。
五、瘧疾的診斷
常見的有臨床診斷、血塗片鏡檢瘧原蟲和血清免疫學檢查等方法。
1.臨床診斷:根據以下幾點進行診斷:
(1)曾於瘧疾傳播季節在瘧疾流行區住宿,或有輸血史。
(2)間歇性定時發作,每天、隔天或隔兩天發作一次。(發作時有發冷、發熱、出汗等臨床症狀。發作多次可出現脾腫大和貧血。重症病例出現昏迷等症狀)。
(3)用抗瘧藥作假定性治療,3 天內症狀得到控制者。
2.血塗片鏡檢瘧原蟲:此法是通過塗制厚薄血膜染色鏡檢瘧原蟲的的方法確診瘧疾。
3.血清學實驗:有間接螢光抗體實驗(IFAT)、間接血凝實驗(IHA)、免疫沉澱方法、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ASA)等方法。
4.DNA 和 RNA 探針:目前還有如澳卡、Optimal 等一些新型的免疫學診斷卡,正在逐步用於現場瘧疾診斷。
六、瘧疾的治療
請始終按正確治療的劑量和時間表進行治療。如果服不足療程和劑量,病人就不會被治癒。如果給的藥量太多也會傷害健康。
1、間日瘧、三日瘧和卵形瘧治療氯喹 1.2~1.5g(基質)3 日分服(第 1 日 0.6g,第 2、3 日各 0.3 或 0.45g)加伯氨喹 90~180mg(基質)4~8日分服(每日 22.5mg)。
2、惡性瘧治療
2.1 對氯喹未產生或低度抗藥性地區惡性瘧可選用下列方案之一治療:①、氯喹 1.2~1.5g(基質)3 日分服(第 1 日 0.6g,第 2、3 日各 0.3 或 0.45g),加伯氨喹 45mg 2 日分服;②、呱喹 1.5g(基質)3 日分服(第 1日 0.3 g×2 次,第 2、3 日各 0.45g),加伯氨喹 45mg 2 日分服。
2.2 對氯喹產生抗性地區惡性瘧治療任選以下方案之一:①、青蒿唬酯片 600mg 5 日分服(第 1 日 100mg×2 次,第 2~5 日每日各 100mg),加伯氨喹 45mg(基質)2 日分服;②、蒿甲醚片 600mg 5 日分服(第 1 日100mg×2 次,第 2~5 日每日各 100mg),加伯氨喹 45mg(基質)2 日分服;③、雙氰青蒿素 480~640mg 5~7 日分服(第 1 日 80mg×2 次,第 2~5 日或 2~7 日每日各 80mg),加伯氨喹 45mg(基質)2 日分服;④、咯萘啶 1.2g(基質)3 日分服 第 1 日 0.3g×2 次,第 2、3 日各 0.3g),加伯氨喹 45mg(基質)2 日分服。
3、重症瘧疾和高危人群的治療重症瘧疾指前邊敘述過的有重症瘧疾臨床表現的病人;
3.1 ①、青蒿琥酯針劑(60mg/支):首次 120mg,2~5 日各 60mg,用 5%碳酸氫鈉 1 毫升溶解,5%葡萄糖液稀釋至 5 毫升,靜脈緩慢注射,可口服者 3~5 天改為口服,每天口服 50mg;
②、蒿甲醚針劑(80mg/支):首次 160mg 肌注,2~5 天各 80mg;
③、咯萘啶針劑(80mg/支):首次 160mg 肌注或溶於等滲鹽水或 5%葡萄糖 500 毫升內靜滴,2~3 天各80mg;
④、奎寧(鹽酸鹽)針劑(250mg/支):首次 500mg 溶於 500 毫升 5%葡萄糖液內靜滴,每 12 小時可重複 1 劑,病人可口服後改用青蒿素類藥物用至 5 天。
3.2 輸液,補充維生素,並作支持和輔助治療;
3.3 對症治療和併發症處理。
4、疑似病例假定性治療
氯喹 0.6g 頓服,在氯喹抗性地區用呱喹 0.6g 頓服。確診後按“間日瘧、三日瘧和卵形瘧”或“惡性瘧”治療。
七、怎樣預防瘧疾
預防瘧疾感染的最佳方法是採取措施,避免被叮咬。空調的使用已讓船上許多傳統的預防措施過時。然而,當船距瘧疾區域岸邊兩海裡時它仍然是重要的:
1.黃昏後封閉門窗;
2.使用殺蟲劑噴霧殺死任何進入生活區的蚊子;
3.早上或黃昏人走在甲板上或上岸後穿長袖的襯衫和長褲,避免暴露胳膊和腿 ;
4.甲板上或在救生艇上不允許有積水使蚊子可能滋生的地方。
八.船長應做的事情
預防並不總是阻止人感染瘧疾,但它將減少疾病的機會。當船舶開往有瘧疾風險的港口,船長應警告船員有可能受到瘧疾感染的風險,應有系統地給船上的船員提供防治瘧疾的指導和藥品。如果在晚些時候,船員染病,船長應告知其醫生他們那麼痛苦的發熱可能是由於多日前挨了按蚊叮咬的結果。不同類型的瘧疾隨世界各地區而異,應根據病患者瘧疾的原發地的不同,採取最適當的治療方案治療。在海上,離開瘧疾感染區若干天后如發現船員有感染瘧疾的徵兆,應立刻聯繫船東或管理公司,同時告知派出單位,以取得及時的幫助。若停靠在港口內發現了瘧疾病人,則應立刻聯繫當地代理,送患者去醫院搶救並要求對所有其他船員抽血化驗,在確定沒有其他人染病的情況下才可離港開航。通常較發達國家的衛檢機構會將瘧疾當作隔離檢疫的理由,在確定了對當地沒有任何風險的情況下才容許船舶進港。船長還應借鑒船上的 “Medical Guidance ”中對瘧疾防治的指導,在船舶駛往瘧疾感染多發地區之前,將必備的預防、治療藥品備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