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經濟學派”再度問鼎諾獎:為什麼有的國家貧窮,有的國家富裕?

制度經濟學派”再度問鼎諾獎:為什麼有的國家貧窮,有的國家富裕?

制度經濟學派”再度問鼎諾獎:為什麼有的國家貧窮,有的國家富裕?

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阿西莫格魯等三名美國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研究制度如何形成並影響經濟繁榮”的突出貢獻。繼諾斯、奧斯特羅姆之後,阿西莫格魯等人的獲獎,使“國富國窮”的問題再次成為焦點,也使“制度經濟學”再次成為熱詞。自從國家誕生以來,有兩種現象一直耐人尋味:

為什麼有的國家長期貧困?為什麼有的國家長期繁榮?古今中外有很多大思想家對此深深著迷,並提出了至少六種解釋:

1.地理決定論。如孟德斯鳩、戴蒙德。

2.種族決定論。如戈爾諾、格蘭特。

3.英雄決定論。如湯因比、安·蘭德。

4.文化決定論。如韋伯、亨廷頓。

5.戰爭決定論。如斯賓塞、蒂利。

6.制度決定論,即“制度經濟學派”,如諾斯、德·索托、阿西莫格魯。

其中第6種被公認為解釋力最強。

比如朝鮮與韓國、東德與西德、古巴與佛羅里達,還有改革開放前後的中國,前者與後者在地理、種族、文化上都一模一樣,為什麼前者貧窮,後者卻能富裕?其根源只能是政治、經濟制度的差異。

然而在今天,比上述問題更難回答,但又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是:為什麼有的國家經歷過繁榮後,又很快重新墮入貧窮?如果其直接原因仍然是制度,那又是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導致制度的失敗?

中國“制度經濟學派”學者陳興傑,幾個月前出版的《國家的貧困與繁榮》一書,恰好回答了這些問題。書中研究了近百年來的三類國家:長期富裕,長期貧困,短暫繁榮又貧困的國家。借此,本書引出了以下常識:

(1) 治與貧富好政治是持續繁榮的壓艙石

政府代表消費而非生產。

權力受限是法治的起點。所謂“資本主義危機”,並非市場失敗,而是政府壟斷貨幣、大搞通貨膨脹的結果。民眾習慣了福利,就像習俗,易增不易減。天底下沒有免費的福利,你看到的免費福利,都有人在買單。公共福利不是免費的,它的代價是個人自由受到限制。鄰國貿易是最重要的國際貿易,而在非洲,鄰國成了藩籬陷阱,束縛著各國發展。新事物產生後,最優良的是保護產權,糟糕一點的是政府制定規則,最壞的是政府指導行業細節。創新是一連串的改善,阻斷其中任何一環,都可能失去一個美好的未來。專利權究竟是天然財產權,還是政府創設的“特權”,值得商榷。

(2) 制度與貧富企業家精神是經濟繁榮的源泉

計劃經濟的本質,不在於有沒有資料,而在於市場信號消失,只能任由官員擺佈。

用最強大的電腦運算,也解決不了生產的複雜性。私有產權消滅後,政府規定的價格完全失真,資料統計得再多,也無法反映市場變化。通脹是失敗國家的標配。通脹的特點,就是短期之內有起色,把真正問題往後拖。印鈔不生產財富,只會讓資源錯配,通脹是經濟週期生成的根本原因。只要自由流轉,產權總會落到能使它發揮最大效率的人手中。市場規律在行為指引方面所引起的作用,遠勝於環保說教。我們能夠享受繁榮生活,乃是托市場體制和企業家的福。市場優越之處:沒有絕對的弱者,每個人都能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相對優勢。生產力再差的國家,只要對接到貿易體系裡,也會找到合作的機會。經濟發展不是零和博弈,它是各自獲利。巨無霸是競爭的勝利者,應當獲得讚美。至於它會不會變得臃腫低效,是企業家該考慮的事。輕稅促進繁榮,輕稅比重稅對經濟發展更有利。

(3) 思想與貧富現代社會源自文明觀念

一些人迷信工會,說到底是將改善境遇寄望於鬥爭,而不是勞資合作。

對新事物的危險性,人們的眼光總是過於苛刻。真正的創新來源於開放,而不是專利保護。如果私企“大到不能倒”,就不可避免沾上國企病,變得低效。執意保護本國勞動者,意味著其他人被“綁架”。人類的進化,就是在與大自然不斷抗爭,文明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反自然。農業被很多城市人視為親近自然,事實上,農業也是反自然的。對大象威脅最大的,不是歐美富人的貪婪,而是非洲人的貧窮。發展經濟是保護動物最好的手段,有了收入就可以更好地反盜獵。遺產稅最大的問題是:它在道德上站不住腳。20世紀上半葉的兩場戰爭,歸根到底,就是源於古典自由主義思想的被拋棄。

一個國家的貧窮或富裕,歸根結底是由觀念主導的,因為人是觀念的動物,人的行為必然以某種思想為準則:先有“無代表不納稅”觀念,才有北美殖民地的反英抗爭;先有剝削的觀念,才有鬥地主的開始。可見,是觀念的變遷引發制度的變遷,當社會觀念領先制度太多,它就拉動制度前進;當社會觀念比較落後,制度就停滯甚至倒退。人類歷史的演化,因此歸根結底,是錯誤觀念和正確觀念的纏鬥史,人類輾轉了漫長歲月才進入近現代,就是因為以古典自由主義為標誌的觀念峰值,啟蒙運動開啟之後才艱難誕生。

以上這些常識,是“制度經濟學”在當今社會的通俗化表述,也是維繫我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觀念基石。

本書所表達的思想主張,與諾獎得主諾斯完全一致。然而對當下的我們而言,這本書或許更緊迫、更切題,因為它專為當代國人而寫,而且更具近現代的問題意識。

人人都渴望富裕的國家、文明的制度,但正如米塞斯所說,只有觀念能夠打敗觀念。只有當更多人能清醒地看世界,國家才有希望。而這就需要將學術觀念不斷轉化為易於為大眾所理解的常識,不斷提升觀念的水位。——對大眾而言,最迫切、最有效的觀念提升,就是把學術觀念轉換成人人可懂的常識,以最鮮活的故事中讀懂國富國窮的深層機理。為此誠摯推薦《國家的貧困與繁榮》,經濟學者張維迎高度評價本書:“陳興傑是堅信奧地利學派的自由市場派,他的文章有理論,有故事,通過實例分析傳播理念,文筆優美,我很喜歡讀。”政治學者王建勳老師所說,《國家的貧困與繁榮》是“這個時代不可多得而又迫切需要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