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說,心臟如拳頭大,主要有三條血管,稱為冠狀動脈,分布在中間、左、右,像丁字褲般包住心臟,若血管阻塞,造成血流不順暢,後面的肌肉就會因缺氧而壞死,就是心肌梗塞。
洪惠風說,早些年醫界認為,心肌梗塞是因為血管內徑被塞住50%或70%,因此只要裝支架打通血管,就不會堵住;但最新觀念已改為,心肌梗塞是源自血管外壁變厚、硬化,就像牆壁或天花板變得愈來愈厚,因此初期的動脈硬化不一定有症狀,患者可能沒有任何感覺。
「血管就像公路,心肌梗塞則像土石流,土石流影響的是血管壁,裝支架則是通血管,但公路(血管)塞車和土石流是無關的,裝了支架也不代表不會發生土石流(心肌梗塞),」洪惠風說,影響血管壁硬化的兩大因素就是年紀和遺傳。血管壁猶如樹木年輪,隨著年紀增長,膽固醇、脂肪在血管外徑形成粥狀硬化物質,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向外擴張後,再向內擠壓,就會出現心絞痛,走路、爬樓梯或運動時,胸口常覺得悶或痛。
「但需要擔心的不是心絞痛,而是血管壁破裂,造成血栓,這就是心肌梗塞,」洪惠風說,土石流最怕就是颱風。如果遇到天氣變冷、生氣、情緒不穩、壓力增加、體內發炎等因素,就像颱風來襲,可能爆發土石流,山壁就崩塌,血管不通,就可能發生血栓、心肌梗塞或猝死。
電腦斷層才知血管硬化程度
洪惠風說,運動心電圖只能看到血流是否順暢,無法知道血管壁有沒有變厚,須藉助電腦斷層掃描,才知道血管硬化程度。
檢查心血管的電腦斷層掃描有兩種,一是輻射劑量很低、也不貴的鈣化指數掃描,過程僅需閉氣十秒,非常快速。鈣化指數至少分五級(正常是0分,1~10分、10~100分、100~400分、400分以上),指數愈高,日後心肌梗塞的風險愈大。
鈣化指數幾分要有所警覺?洪惠風指出,鈣化指數愈高,表示血管愈不健康,400分就很嚴重。而年齡、性別也關乎鈣化程度,例如80歲長者若鈣化指數是50分,還可以接受;若是30歲青年,就是偏高,45歲的中年人,超過10分就要提高警覺。
另一種輻射劑量約在8~10毫西佛(有萬分之四的罹癌風險)的心臟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要先注射顯影劑,再進行整個心臟掃描。
洪惠風說,CTA是判斷動脈硬化的重要檢查工具,知道結果後就需要裝支架,但即使裝了支架也不能預防心肌梗塞。CTA有輻射,有致癌疑慮,不建議年年做,45歲以上者,三年一次就可。此外,頸動脈超音波,也可以判斷血管壁厚度;頸動脈愈厚,代表血管壁愈厚,日後心肌梗塞的風險也愈大。但超音波有其限制,影像可能不太清楚。
趙書平說,科技業都會要求員工做心臟檢查,若沒有三高、沒抽菸的低風險族群,45歲可做一次鈣化指數檢查。而有三高的中度風險族群,再加做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