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上半場喝酒,下半場喝茶

人生,上半場喝酒,下半場喝茶

人生,上半場喝酒,下半場喝茶
世人都說“人生無非詩酒茶”,作家馮唐頗有見解:

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

觥籌之後,人散夜闌燈盡羹殘,土克火,酒病酒傷可以用杯清茶來治。

茶喝多了,君子之間淡如水,可以在酒裡體會一下小人之間的溫暖以及市井裡不精緻卻扎實親切的活法。

茶與酒都是水,又何嘗不是生活?留一分清醒,留一分醉,便是曼妙人生了。


(1) 酒是萬丈紅塵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中國的“酒桌文化”可謂世無雙,一杯酒就是有誠意,兩盞酒就是給面子,三瓶酒基本可以認個“兄弟”了。
人人厭惡勸酒人,人人都是勸酒人。因為,喝酒是個大學問,酒裡藏著潛規則。
生意場上生意酒,酒杯疊起,侃侃而談,說著熟練的應酬用語,使出渾身解數,為了甲方的那筆簽名。
社交圈裡社交酒,逢年過節,呼朋喚友,吹噓成就,攀比成風,舉杯邀讚美,為了可有可無的那抹面子。
風月場所風月酒,張口就來葷段子,打著“喝高了”的名義,幹著傷害家人的事。
但是,更多時候,酒裡裝著無數的苦楚與無奈。
前段時間,深夜的航空路人行天橋上,一男子喝醉酒想跳橋,在5米高空搖搖欲墜,中途反悔,被救下後當場嚎啕大哭。
事後網友紛紛感慨:白天裡波瀾不驚,其實深夜偷偷哭泣;成年人的崩潰,真的就在一瞬間……
酒未必是色媒人,但一定是忘憂君。
日出東方,唯酒不敗。


(2)茶是千秋大業
古語有雲: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相較於前面六種必需品,茶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然而,生活不能只沉浸在酸甜苦辣鹹中,還需要一份清醒,一份雅趣。
郭沫若和趙清閣在重慶縉雲山遊玩,喝了當地的一種甜味山茶,非常高興,立馬吟詩一首:豪氣千盅酒,錦心一彈花。縉雲存古寺,曾與共甘茶。
無獨有偶,文人騷客喝茶成癮。
在汪曾祺看來,太次的茶葉,只配煮茶葉蛋。
林語堂喝茶,先要有聊得來的人,還得有舒服講究的環境。
老舍更是直言:我是地道中國人,咖啡、蔻蔻、汽水、啤酒,皆非所喜,而獨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事靜觀皆自得。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喝的是一種自在。
自古佳茗似佳人,飲後方知味乾坤。
酒裡來酒裡去的生活,也該過夠了。酒解不了愁,茶能濾浮躁。清清淺淺的苦澀,不正是人生滋味嗎?
夕陽西下,唯茶清心。


(3)酒與茶,皆是生活
醉生夢死酒,人間煙火茶,都是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酒是一群人的寂寞,茶是一個人的狂歡。
頭苦,二甜,三回味……懂得品茶之人,必是懂生活之人。
生活不易,披荊斬棘到了現在,該好好休養生息了。沒有“采菊東籬下”的條件,也要有“茶亦醉人何必酒”的覺悟。
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清心心自清。
馮唐先生有句話,甚是恰當:不是冤家不聚頭,說不盡的茶與酒。在這似茶般有味無味的日月中,只願你我間或有酒得進。
願你我:人生上半場,松花釀酒,只談乾坤風月,不論人間是非;人生下半場,春水煎茶,慢品人間煙火,閑觀萬事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