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散熱模組產業供應鏈

水冷式散熱模組產業供應鏈

散熱模組從配角變主角!水冷市場究竟有多夯?
由於傳統的氣冷散熱受限於空氣傳導熱的效率差,與散熱空間受限,氣冷已瀕臨散熱極限(400∼500W),為了提高散熱效率,目前的散熱模組設計主要多採3D均熱板(3DVC)升級現有的散熱模組,加強熱傳導的效率,其最高可應付約800W,雖然成本較低但體積大,且仍需配合空調降溫,目前已導入Intel Eagle Stream和AMD Genoa兩大平台。

隨著晶片算力提升,產生的熱能也隨之增加,氣冷散熱已無法應付,後續GB200將導入水冷方案,新架構伺服器整機櫃水冷產值更高。

隨著晶片效能持續提升,Nvidia今年底明年初將推出新款AI晶片GB200,根據法人對供應鏈訪查,在搭載GB200的AI伺服器當中,其使用的機殼、散熱模組結構將出現大幅變化,其中在伺服器機殼的設計將改採二U,因此伺服器機殼將縮小、重量減輕,GB200晶片的TDP提升至1200W,散熱模組由氣冷改為水冷。

因此,站在產業的角度,現在只要先搶得水冷板技術,誰就可以先卡位AI伺服器的散熱大商機。目前國內的廠商,已有雙鴻、奇鋐、高力、廣運、台達電、力致等廠商皆進場搶攻水冷散熱大餅,每家公司布局的重點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