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補腎還是毀腎?
和《這數十種含馬兜鈴酸藥物,仍在被使用》一樣,本文也是被刪後第二次發出,第一次被刪的原因不明,只有“接相關投訴,以下文章被判為違反《互聯網使用者公眾帳號資訊服務管理規定》”這樣語焉不詳的描述。
作為一名科普博主,我不敢保證自己的文章沒有錯誤,但自問每一處資料,每一項案例,都有據可查。如果文章確有重大錯誤,無論是修改,還是撤回,我都能接受,我需要的,只是一個明確的理由。
我的科普絕不針對任何人、任何機構,所做的僅僅是擺事實、講道理,目的也只為給讀者提供多一個資訊來源,多一次選擇機會。
如果審核者能看到這裡,希望能夠理解我的初衷,給我的讀者留下這個機會。
為避免再次被舉報,近期部分文章將暫不開放評論,望讀者們理解。
正文開始最近有不止一位讀者讓我講講六味地黃丸。“補腎”這個話題我曾經講過,但鑒於六味地黃丸在我國很多男性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今天再專門講一下。
我一直強調,是否服用某種藥物,應該是在盡可能瞭解該藥物關鍵資訊的基礎上,利弊權衡後的選擇。
而藥物關鍵資訊的缺失,則意味著選擇權的喪失。藥物的關鍵資訊包括哪些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兩條:藥物療效,以及藥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
具體到「六味地黃丸」,我們來看「說明書」。
在功能主治一欄顯示:六味地黃丸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而不良反應欄,則是熟悉的“尚不明確”。我們一項一項分析。
(1)六味地黃丸的療效(功能主治)
在現代醫學中,研究藥物療效的途徑包括兩個方面:藥理學研究和臨床試驗。
先說藥理學研究。
藥理學研究包括藥物效應動力學和藥物代謝動力學,前者研究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包括藥物的作用和效應、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等,後者研究藥物在機體的作用下所發生的變化及其規律,包括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過程,特別是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影響藥物療效的因素等。
六味地黃丸的藥理是什麼呢?
我在《中國藥典》2020版沒有找到其藥理學研究,只好查閱百度百科,該詞條的“藥理毒理”一欄是這樣描述的:
方中重用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藥。山萸肉補養肝腎,並能澀精;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精,共為臣藥。三藥相配,滋養肝脾腎,稱為“三補”。但熟地黃的用量是山萸肉與山藥兩味之和,故以補腎陰為主,補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澤瀉利濕泄濁,並防熟地黃之滋膩戀邪;牡丹皮清泄相火,並制山萸肉之溫澀;茯苓淡滲脾濕,並助山藥之健運。三藥為“三瀉”,滲濕濁,清虛熱,平其偏勝以治標,均為佐藥。六味合用,三補三瀉,其中補藥用量重於“瀉藥”,是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並補,以補腎陰為主,這是本方的配伍特點。
具備一定科學素養的人不難看出,以上並不是一種科學的描述方法,更重要的是,這段所謂的“藥理”描述,搞錯了一個非常基本的生理學概念——腎臟並不屬於生殖系統,而是泌尿系統的一部分。
根據生理學定義,腎的功能是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最後產生尿液經由後續管道排出體外;同時也具備內分泌的功能以調節血壓。
至於男女生殖系統雖然各有差異,但可以明確的是:都不包括腎。從各類與腎有關的疾病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腎小球腎炎、多囊腎病、腎結石、慢性腎衰竭等,我們也可以看出,腎臟的疾病與性功能無直接關係。
之所以把腎與性功能聯繫在一起,源于古人因生理學、解剖學等方面知識的缺失而導致的誤解。不過,為了避諱古人的錯誤,一些現代中醫從業者宣稱:中醫理論中的 “腎” 和現代醫學中的腎,不是一回事。
這種辯解,是典型的用一個錯誤掩蓋另外一個錯誤。
查詢古代醫學典籍可知,傳統醫學對於腎臟的定義是非常明確的。《素問·脈要精微論》記載:“腰者腎之府。”《難經·三十六難》記載:“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元氣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腎有一也。”《難經·四十二難》記載:“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針灸聚英·足少陰腎經》記載:“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狀如石,而附著於脊之十四椎,當胃下兩旁”。從我國古代的人體解剖圖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腎,就是同一器官。
綜上,無論是古代醫書還是臟腑圖,都清晰地表達了:傳統醫學概念中的腎,就是現代醫學中的腎。
連基礎生理學都搞不清楚,談何藥理學研究?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傳統醫學對腎臟功能的錯誤認知,導致六味地黃丸之類“補腎”藥物的藥理學闡述,存在重大誤區。
對於傳統醫學在藥理學研究方面的不足,一部分現代中醫從業者是認可的,但他們通常用另外一種論調來辯解:
“西醫讓你明明白白地死,中醫讓你稀裡糊塗地活。”
可見,他們也承認,傳統醫學在生理學、藥理學方面的研究水準,是“稀裡糊塗”的。
我們且不論“稀裡糊塗地活”這種在邏輯上不太站得住腳的說法——就算藥理學研究一塌糊塗,真能治好病也行啊。
怎麼證明能治好病呢?
我們需要瞭解,研究藥物療效的另一個重要指標:臨床試驗。
必須明確的一個概念是:證明一種藥物是否有效,僅靠古代藥物典籍是不夠的,更不能依靠藥商的宣傳,而是需要一種現代化的檢驗方式——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
關於這種試驗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我在很多文章中有過闡述,這裡就不贅述了。我們來看,六味地黃丸這款藥,臨床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
通過查詢國內最為權威的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 網站,可知六味地黃丸一共登記過三次臨床試驗。
分別是:2017年註冊的“六味地黃丸聯合鈣爾奇D對絕經後骨質疏鬆症腎陰虛證的髖部幾何力學的影響”;
2020年註冊的“六味地黃丸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2024年3月註冊的 “二仙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配合電針治療圍絕經期失眠(陰陽兩虛型)的臨床觀察”。
由截圖顯示的試驗明細可知,2017年與2024年的兩項研究針對的物件是 “絕經後” 和 “絕經期” 女性,而2020年研究的物件是“糖尿病腎病”患者。
更重要的是,三項研究的註冊號狀態均為“預註冊”,試驗完成後的統計結果也暫時查詢不到。
那麼,如何能夠證明六味地黃丸具有治療“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的功效呢?很遺憾,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目前沒有證據。
當然,在既沒有可靠的藥理學研究,又查詢不到有效臨床試驗記錄的情況下,您仍然堅持相信古代典籍的記載以及藥商的宣傳,那是您的自由。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另外一項重點。
(2) 六味地黃丸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
雖然六味地黃丸說明書上“不良反應”欄寫的是“尚不明確”,但在國家藥監局關於修訂六味地黃製劑說明書的公告(2021年第23號)中,六味地黃製劑非處方藥說明書修訂要求如下:【不良反應】項應當包括:監測資料顯示,六味地黃製劑有腹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胃腸不適、食欲不振、便秘、瘙癢、皮疹、頭痛、心悸、過敏等不良反應報告。
但關於六味地黃丸的毒副作用,卻依然沒有標注。
根據《中國藥典》2020版,六味地黃丸的處方成分包括: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我們說說澤瀉這個成分。根據《中華本草》的記載:澤瀉含有刺激性物質內服可引起胃腸炎,貼於皮膚引起發泡,其葉可作為皮膚發紅劑。羊吃此植物無害,而牛可引起中毒,表現血尿。
2018年,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在專業醫學期刊CJASN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列舉了一份具有 「腎毒性」的中藥清單,”澤瀉” 位元列其中:
此外,其他多項研究顯示:澤瀉能讓肝臟、腎臟出現腫脹。飼喂含澤瀉提取物的飼料3個月,使大鼠的肝臟出現混濁腫脹和玻璃樣變性,腎臟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出現腫脹、空泡變性,表明「澤瀉」具有肝毒性、腎毒性。
曾有B肝患者因服用含「澤瀉」的中藥,導致血液、肝、腎多種器官中毒而死亡。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不但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夠證明六味地黃丸具有“腎陰虧損……盜汗遺精”等功效,而且由於其成分中含有 “澤瀉” ,對腎臟具有不可忽視的潛在危害。
後記:
相信很多男性同胞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某個按摩(足療)店或老中醫那裡,得知自己“腎陰虛”“腎陽虛”或“不行了”這一噩耗之後,購買了一大堆“補腎”秘方試圖重振雄風。
然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些 “補腎良方”之中,可能潛藏在 「澤瀉、馬兜鈴、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細辛、防己、雷公藤、馬錢子、巴豆、番瀉葉、大黃」 等等 “腎臟殺手”。據統計,除了六味地黃丸,含有澤瀉的其它以“補腎”為名的藥物還包括:
八味腎氣丸、巴戟補腎丸、補腎固齒丸、固腎定喘丸、濟生腎氣丸、健腎地黃丸、健腎生髮丸、金匱腎氣丸、鹿尾補腎丸、慢腎寶合劑、脾腎兩助丸、脾腎雙補丸、強腎片、腎康寧片、鎖陽補腎膠囊、壯腰補腎丸。
聲稱具有“補腎”功效的包括:
安坤贊育丸、參桂鹿茸丸、產後康膏、春血安膠囊、洞天長春膏、耳聾丸、耳聾左慈丸、複明片、更年舒片、歸芍地黃丸、龜甲養陰片、加減地黃丸、降脂減肥片、開光復明丸、六味丸、羅布麻降壓片、明目地黃丸、明目地黃丸(濃縮丸)、杞菊地黃膠囊、杞菊地黃口服液、杞菊地黃片、杞菊地黃丸、清眩治癱丸、山菊降壓片(山楂降壓片)、生髮片、十香丸、熊膽丸、眩暈寧顆粒、眩暈寧片、益壽大補酒、茵陳五苓丸、魚鰾丸、增光片、長春寶口服液、長春寶丸。
含有澤瀉這一成分的其它藥物,更是數不勝數。
以上這些藥物,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中,均查詢不到有效的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記錄。
迷戀 “壯陽補腎”,從古至今就是中國男性最為熱衷的需求之一,本無可厚非,但這一切,需要建立在科學理論和臨床證據的基礎之上,如不具備理性思維而一味崇古,不但不能達到壯陽的目的,結果只能背道而馳,越補越虧。
參考文獻
[1] 楊寶峰.藥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2]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kidney[3] https://www.chictr.org.cn[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218812/[5] 浙江人民衛生實驗院藥物研究所,中草藥通訊,1976
[6] Yu en MF et al,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6,24(8):1179-86
「澤瀉」,中藥名。為澤瀉科植物澤瀉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乾燥塊莖。冬季莖葉開始枯萎時採挖,洗淨,乾燥,除去鬚根和粗皮。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塊莖。
性 味 : 味甘、淡,性寒。
歸 經 : 歸腎、膀胱經。
功 效 : 利水滲濕,泄熱,化濁降脂。
1、清熱瀉火
澤瀉是一種性質寒涼的中藥材,它能清熱瀉火,對人體內的膀胱之熱,腎經中的虛火有特別好的緩解作用,平時人們出現下焦濕熱時及時服用中藥澤瀉就能讓身體出現的不適症狀好轉,另外人們因腎陰不足或腎中有虛火,導致遺精潮熱等不良症狀時及時服用澤瀉也會有特別好的治療效果出現。
2、利尿排毒
澤瀉是一種能利尿排毒的中藥材,它能利水滲濕也能促使人體內小便生成和排出,可提高人類腎臟功能,對人類經常出現的小便不利和身體水腫又特別好的治療作用,在治療時可以把它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把它與決明子和荷葉等中藥材搭配在一起服用。
3、預防高血脂
高血脂是人類的高發疾病,而在日常生活中適量服用一些澤瀉就能預防高血脂出現,因為這種中藥材中含有的多種活性成分,在被人體吸收後,能抑制人體對脂肪還有膽固醇的吸收,並能淨化血液,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液迴圈,才能讓人類血壓血脂保持正常。
主 治 :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脂血症。
相關 :
1、《金匱要略》:澤瀉、白術。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者;亦治水瀉小便短少者。
2、《傷寒論》:與茯苓、豬苓、桂枝等配用,如五苓散可治療水濕停蓄之小便不利,水腫。
3、《丹溪心法》:與厚樸、蒼術、陳皮等配伍,如胃苓湯可治脾胃傷冷,水穀不分,泄瀉不止。
禁 忌 : 腎虛滑精、無濕熱者禁服。澤瀉的藥用功效出色,但這種中藥材平時禁忌和海蛤、文蛤的食材搭配在一起服用,它們是性質相克的存在,如果一起服用容易危害人體健康,另外生活中哪些因腎虛導致身體水腫和性功能減退的患者是禁止服用澤瀉的,他們服用澤瀉不會讓病情好轉,有時還會讓病情加重,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恢復。
炮製方法 :
1、澤瀉:除去雜質,稍浸,潤透,切厚片,乾燥。
2、鹽澤瀉:取澤瀉片,照鹽水炙法炒乾。
生理特性 : 本品呈類球形、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175px,直徑2~150px。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不規則的橫向環狀淺溝紋和多數細小突起的鬚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狀芽痕。質堅實,斷面黃白色,粉性,有多數細孔。氣微,味微苦。
產 地 : 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新疆、雲南等地,主產于福建、四川。
[澤瀉到底毒性如何 ? ]
澤瀉的毒性在合理使用時一般不大,在傳統中醫上被認為是安全的藥物,但西醫研究表示有一定毒性。如果患者出現身體不適需要服用澤瀉來治療疾病,具體的用藥用量需要諮詢專業的中醫醫師,不可以自行使用,以免使用不當造成中毒。
澤瀉是植物類中藥材,是使用澤瀉的乾燥塊莖來入藥,具有利水滲濕、泄熱以及化作降脂的功效,當患者出現藥物適應證時,嚴格遵醫囑使用不會產生毒性。但是澤瀉不同的炮製工藝、使用劑量、配伍以及病人的體質可能會影響澤瀉用藥毒性,如果使用不當則可能會導致目昏等毒副作用。
此外,西醫上研究表明,澤瀉具有腎毒性和肝毒性,甚至引起腎間質炎症、腎小管損害等,長期用藥還可能導致水電解質紊亂,以及血尿、酸中毒等情況。
建議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儘量少用澤瀉,如需用藥,建議在中醫院由醫生進行望聞問切詳細瞭解病情後再對症下藥,並在醫院或正規藥店遵醫囑選用合適的澤瀉藥材,避免選用了炮製方法不當或品質不佳的澤瀉藥材而影響病情。如果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目昏等症狀,一定要及時複診並遵醫囑停藥或改換其他藥物。
病情分析:首先我們要知道中藥澤瀉常規量是沒有毒的,但患者大劑量的使用是可能會造成腎毒性,所以對於這種藥物一定要嚴格遵守醫囑,切不可自行加大用藥劑量和延長用藥時間,一般來說在臨床上我們建議選用10~15克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