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決定高度

人品決定高度

[ 人品決定高度 ]
羅曼·羅蘭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一個人但凡想要成就大事,或是想要處於高位,置於首位要做到的,便是一個人的人品。唯有品格和操守過關,人生才能過關,只有人品有了高度,人生才能有高度。培根說:“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實的品格。”人品高貴,才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人品過關,人生才可以活出高度,成就一生。可以說,高級的人品,就是善良有尺,忍讓有度,格局遠大。

o (1) 善良有尺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對一個人太好,就相當於讓自己慢慢走向了窮途末路。也就是說,一個人若是善良沒有尺度,就有棱角,就容易被人利用,遭人算計。同樣,一個人若是不懂得保護自己,哪怕再真誠、再友善的表現,最終也只會落得被別人當成工具的下場。所以,你的善良,要帶上鋒芒,更要標上尺碼。

主持人孟非曾說:“有人請你幫忙,原指望你幫十分,結果你只幫了七分,對方便覺得你不仗義,非但不感謝你,反而覺得你欠他三分。”因此,待人接物,要看人、看事、看物,要懂得察言觀色,更要帶上尺度,保留分寸。將心比心的關係,才能走得長遠,對於那些喜歡佔便宜,喜歡佔用你善意,甚至霸佔你人品的人,學會狠心地遠離,才是明智的選擇。

電影《教父》中有段臺詞十分經典:“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沒有限度的慈悲、心軟,只會讓有心之人對你得寸進尺地算計、利用。始終要相信,彼此之間要真誠互待,才是第一吸引力,也才真正留得住人心,守得住真情。

o (2) 忍讓有度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生而為人,懂得忍讓是好事,但忍讓是要有底線的。”做人,做事,自始至終都得有度。就像忍讓,也有自己的度一樣。與人相處,跟人合作,說真話而不失體面,聽到真話,也不失氣度地對待。如此,凡事有度,諸事適度,才能看清形勢,看準時機,抓住機遇,實現成長。顯然,很多時候,都懂得隨機應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說,面對一些失去,退一步足以海闊天空,但若是步步退,總有一天身後無路可退。弘一法師說:“忍讓能消除無盡的災難和後悔。”有些時候,只要不是關於原則和底線的東西,大度一點,大氣一些,則能巧妙地避開一些災難,減少懊悔。可若是一味忍讓,只會慣壞別人,從而也只會一步步降低自己的底線,縱容別人的無恥和打壓。

就像電影《黑名單》中有一句臺詞是這樣說的:“為什麼別人敢在你身上做壞事,是因為你讓人覺得在你身上做壞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做人做事,忍讓要有尺度,要有準則,更要有底線和原則。一味地被人算計和利用,或是從頭到尾都在忍讓、縱容,那麼最終自己只會越來越累,也會被打擊得越來越痛苦。人這一生,如果連自己都過不好,那自然也就無法讓別人過得好。倘若覺得自己先讓別人過得好,然後自己就接著過得好了,那麼最後的結果只會讓自己過得越來越不好。

o (3) 人品好,有福報
《左傳》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立德,就是做人要有良好的德行和人品,盡可能做到德藝雙馨,走到哪裡都能受到別人的認可和賞識。最終,一步步地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一點點地收穫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再然後,始終要相信,好的人品,福氣就會隨之而來。因為擁有好人品的人,命運自然也不會虧待。

《菜根譚》有雲:“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一個人的品德,才是王道,也才是所謂才幹的主人。而所謂的才幹,說到底只是品德的奴僕,是為道德效力的。

《孔子家語》這樣說道:“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與人品好的人交往,是互相進步,是相得益彰。反之,一旦與人品不好的人有了接觸、有了交往,早晚會深受其害,悔不當初。所以,做一個善良有尺,忍讓有度,人品有棱角的人,才能凡事靠自己,做好自己,創造自己,然後一步步地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