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的朋友圈從來不曬這3樣東西

有錢人的朋友圈從來不曬這3樣東西

有錢人的朋友圈(社群, LINE, FACEBOOK, INSTAGRAM,WeChat微信)從來不曬這3樣東西

現在每天一打開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就是五花八門的廣告、被企業文化洗腦、精修的吃喝玩樂照片……
還記得,當初微信剛上線朋友圈功能,滿足了大家的分享欲。
朋友圈的內容小到日常生活、吃飯,遇到的新奇事兒,大到“正式宣佈”比如換升學、工作、結婚、生子等。
現在,朋友圈已經成了一張個人名片,很多人發朋友圈變得格外謹慎,甚至不怎麼發。
菲菲發現,朋友圈裡的有錢人、大佬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在朋友圈很少曬這3樣東西。
(1).不曬奢侈,不露富

真正的有錢人,從來不會在朋友圈曬豪華大餐、穿戴名牌、出入高檔場合、飛機遊艇旅行。
因為,一個人的物質水準已經融入了日常生活中。換句話說,有錢人早已習慣了物質富裕的生活。
一個人越是缺什麼,越是喜歡曬什麼。
對真正的有錢人來說,幾萬塊的奢侈品衣服,和我們普通人穿著優衣庫出門沒什麼兩樣。
“炫富”的行為從來都是讓人反感的,“財不外露”是我們行走社會的基本準則。
反觀這樣一批人,經常在朋友圈裝作不經意間曬出自己的名牌包、手錶、名牌汽車。他們往往都是一些很缺錢的人,想用得來不易的奢侈品來裝點自己,恨不得讓全世界知道自己有錢消費。
有錢人往往都比較低調,不會刻意展示物質生活。
他們會更關注生活的氛圍、舒適度,會偶爾曬出一些有品位的生活細節,既有格調和富裕氣息,又展現了獨特的品味。
而且,經常在朋友圈“露富”,今天發個高端酒局,明天曬個珠寶首飾,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惦記上了,恐怕還會帶來禍端。
(2).不曬努力和勵志

我也不知道從何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刮起來一波“勵志風”。
在大部分人還在上班路上時,就已經有人發“見過了xx城市四五點的清晨”,配圖是在路上、學習、健身房。晚上睡覺前,還有人曬出在辦公室燈火通明地加班,文案是“熬最晚的夜”。
真有種“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的刻苦勤奮感。
可是,這些人真的都是在辛勤拼搏嗎?
有的人只是偶爾早起一次,就覺得自己付出了天大的努力;有的人其實是因為工作效率低,白天摸魚,才不得不熬夜補上工作。
那些真正的趕路人,一心只想著工作和學習,哪兒有閒工夫經常“曬勤奮”。
其實,很多有錢人比我們想像的更自律、更勤奮。《財富的理想國》一書中說:“不需要嫉妒有錢人。大部分有錢人都努力工作,他們睡得比我們少,每天都要面對普通人避之不及的痛苦。”
真正的有錢人都是結果導向的。比起向全世界宣告勵志的過程,他們更看重事情的成果,複盤、反思可以提升的地方,為以後打下基礎
(3).不發負面情緒

生活中,還有這樣一批人,把朋友圈當做情緒垃圾桶。他們的朋友圈永遠充滿著抱怨、戾氣和負能量,
遇到工作壓力大、領導不公,一定要“妙語連珠”地吐槽一番;感情、家庭不和,朋友圈就變成了深夜emo頻道。甚至遇到堵車、外賣送遲了都要發洩一通自己的不滿。
留心觀察就能發現,有錢人幾乎不在朋友圈散播負能量,不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一帆風順,而是他們深知“吸引力法則”。
因為,沒有人會喜歡靠近一個怨氣滿滿、情緒不穩定的人。超載的消極情緒只會把真正關心我們的人、優質的人脈資源推得遠遠的。
當情緒需要一個出口時,他們會選擇私下和親近的家人、朋友溝通,甚至會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獲得情緒疏導。
情緒管理是一個人的軟實力。發洩情緒並不能解決問題。時間長了,還會被情緒左右自己的行為,影響判斷力。
總之,在網路時代,朋友圈的社交屬性越來越強。精簡社交、高品質社交成了我們每個社會人的必修課。
除了分享欲,我們發朋友圈之前,也得考慮一些人情世故和社會規則,用心經營,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潛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