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 拼音 注音

梵文 拼音 注音

台語是唐宋時代的官話,使用台語唸經文才會趨近於梵字悉曇字母。使用當時為北方方言,音韻只有4音半的北京話(中國語),是無法準確唸佛經的。修習佛法要懂方圓,得跟台語法師學法。跑錯山頭,只會學得膝蓋走路,連經咒都唸不準,學不到道地佛法。
至於如何試讀,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資料出處:正見學會圓烈金剛阿奢黎,唐密總持寺派

台語就是百越在閩南地區原始語言跟中原語言的混種的其中一支而已,因為幾千年的融合,中國各地的語言只要保留了入聲以及7個音韻以上的語言,都可以很優美地念出古代的文言文,即使越南話、日語都有類似的古音,難不成日語跟越南話都是古代官話?
台語叫做福佬話,或是鶴佬話,原本只是客家人對於台灣閩南人的蔑稱而已,要恢復民族自信的話,只要單純肯定「福佬」這個詞彙就好了(就像過去「台客」的蔑稱現在轉為一種榮耀),不需要牽強附會地把台語說成「河洛話」,硬是要說我們是黃河與洛水那裡的語言,台語就是台語,不需要依賴古代中原的主體來建立自信!

河洛語白話音是夏、周、晉、秦音( 西戎系),文讀音是商、齊、宋、楚、漢音( 東夷系)。
秦國統一語言文字但是國祚不長,漢國將這統一的文字以東夷風格發揚光大,成為古漢語!
河洛人將母語(晉秦)、官語(漢)於東晉時期一併帶到泉州晉江一帶保留下來,變成閩南語。
泉州腔白話音(古晉秦語)
泉州腔文讀音(古漢語)
泉州腔向閩西擴散也與後來移入的人混合成漳州腔。
清國統治臺灣前的移民來源比較混雜,腔調是泉漳濫,同時平埔族發不了滷蛋音,反同化大家,主要在臺南高雄屏東。清國統治後來臺的移民都同鄉,鹿港腔就是較純的泉州腔,海口腔其次,宜蘭腔是較純的漳州腔,內埔腔其次。臺語現在主要是泉彰濫。
所以 河洛語 > 閩南語 > 臺語 會有一些腔調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