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T-STAR二家電信公司合併之後,用戶數量達1028 萬
特點:
(1) 業界最大 5G 黃金頻段(3.5GHz) 100MHz
(2)擁有主流七大頻段是業界種類最多,終端設備支援完備
(3)唯一擁有關鍵雙低頻(700MHz+900MHz)的業者。
其將如何運用網路資源,展開電信市場新局?
結合4G頻譜重整與最大合併 5G 頻段,逐步提升 5G 涵蓋與速度
鑑於台灣用戶對 5G 網路服務需求日益增加,台灣大哥大早自 2022 年上半年已透過重耕 4G 頻譜方式,大量佈建 5G 載波聚合(5G 2CA)基地台,同步整合低頻段優點:衰減低、涵蓋佳,與高頻段頻寬大、下載速率高的優勢,達到擴大 5G 室內涵蓋,同時提升速率的服務品質提升。台灣大哥大實際測試結果顯示,可提升 5G 室內涵蓋至少 5~10 公尺,而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大哥大全網將近超過 40% 站點支援 5G 2CA 技術,提升網路品質一致性。
與台灣之星合併後,台灣大哥大在 5G 黃金頻段 3.5GHz中,擁有最多 100MHz(60MHz+40MHz),搭配 4G 4CA、 5G 2CA等技術,可提供最高 2Gbps 下載速率。而台灣大哥大內部統計結果指出,台灣有超過 50% 手機支援 5G 2C A技術 ,所以當全部 5G 網路完成整合後,台灣大哥大能提供更優質 5G 網路服務,屆時用戶感受到網路速度與品質也將大幅提升。
「3.5GHz 之所以被稱為 5G 黃金頻段,首先是該頻段的穿透性比 28GHz 要好,不光可大幅降低電信業者建置基地台的數量與成本,消費者也享受到性價比最高的網路服務。其次,市面上每隻 5G 手機都支援此頻段,消費者無需購買特別型號的手機。」台灣大哥大技術長郭宇泰解釋:「至於 28GHz 屬於毫米波頻段,儘管網路傳輸速度較高,但有訊號穿透力不佳的缺點,若電信商的 5G 基地台數量不足,反而會導致消費者無法連上網路。因此,所以全球約僅有 7% 手機支援該頻段,台灣則幾乎沒有支援 28GHz 的 5G 手機,因此也沒有機會使用該頻段的 5G 網路服務。」
擁有5G頻段種類最多 ,各品牌手機支援度完備:
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合併後,除了5G 頻寬由 60MHz 擴大為擁有 100MHz 外,在整體支援的頻段上,也升級為業界最完整。
原台灣大哥大在 5G 有 2 個頻段:3.5GHz、28GHz;4G 有 3 個頻段:700MHz、1800MHz、2100MHz。將台灣之星併入後即再增加二種 4G 主頻段:900MHz 和 2600MHz。總計支援7種頻段,也成為政府釋出的所有頻段中每一項均有的電信業者。這也代表台灣大哥大的網路可支援的終端連網設備最齊備。
採取MOCN先進技術
台灣大哥大技術長郭宇泰 說,台灣大哥大跟台灣之星的合併工作非常繁瑣,從 IT 系統、雙邊網路、客服、員工權益等,其中最困難之處莫過於網路整併工作,因為兩家公司都有各自的 3G、4G、5G 頻段,我們必須把台灣之星的設備整併進來;網路整合部分採取逐站執行基地台整併、逐區進行網路測試之作業模式,以求達到「無感轉移、有感升級」的用戶體驗。
為此,台灣大哥大採取高成本的先進技術 MOCN(Multi Operator Core Network),以提供無差別化無線網路品質進行規劃。由於基地台可同步發射兩家公司的網路識別碼,讓持原台灣之星SIM卡用戶,陸續可與台灣大哥大用戶能無差別化共同使用整合後的 700、900、1800、2100、2600、3500 等 六個頻段,原台灣之星用戶能感受到網路服務有所進化,同時兼顧台灣大哥大用戶原有的權益。
不可否認 5G 網路穿透率較差,確實要有一定數量的基地台,才能滿足多數消費者的上網需求。然若仔細分析現今網路服務所需的頻寬,用戶大約只需要 5~20M 左右即可獲得流暢體驗,因此台灣大哥大會著重於優先改善取得足夠速率滿足服務的區域,並不以擁有多少數量的基地台設備而自限,而是會從滿足用戶上網體驗著手,制定一套完整的 5G 基地台擴充計畫。
目前國內5G可使用的頻段分別為3.5GHz與28GHz,3.5GHz頻段釋出270MHz頻寬,以三家電信業者現狀來說,中華電信佔其中的90MHz;遠亞併佔80MHz;台台併佔100MHz。28GHz頻段則釋出1600MHz頻寬,中華電信佔其中的600MHz;遠亞併佔800MHz;台台併佔200MHz。
3.5GHz與28GHz雖然都屬於5G頻段,但兩者之間的差別在哪?首先,不論是3.5GHz與28GHz,在目前的技術中,因為5G的頻段都屬高頻,所以在穿透性上相對較低頻來得差。如果把3.5GHz和28GHz相較於28GHz頻段較低,穿透性與涵蓋範圍相對較佳,而28GHz因為是毫米波,穿透性較差,且目前現行台灣銷售的手機幾乎都不支援,所以在台灣目前並無大規模商用規劃。
5G的頻段雖然有3.5GHz和28GHz二種,但從可用性的角度來看3.5GHz的頻寬大小才是真正目前消費者該考慮的重點。
而頻段粗略的可分為,低、中、高頻段 。低頻的特性是穿透力比較強,涵蓋範圍較大,但容量較低,而高頻是容量比較高,但穿透力較弱、涵蓋範圍也較小。通常在戶外、交通工具內或者室內窗邊附近,中高頻段也能提供良好的涵蓋,但在大多數室內深處,如辦公室的會議室內、巷弄內住家、餐廳、賣場、地下室…等處等,1GHz以下的低頻訊號比較能帶來相對優秀的連網效果,也就是大多數人日常生活最常用到的是700MHz與900MHz這兩組低頻頻段,所以業者常常會運用不同的頻段來搭配,做網路最有效的建設。例如在都會區以高頻的基地台處理,低頻多蓋在郊區。這個代表若業者擁有的越多元的網路頻段,就能有較靈活的網路建設策略,也更能使得在不同環境下的連網需求都能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