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龍的10句人生智慧雋言

許文龍的10句人生智慧雋言

在許文龍口述回憶錄《零與無限大中,他認為「零」意味著圓滿,圓滿的人生要有360度:工作只是其中90度,剩下的270度,要用興趣、家人與社會責任填滿。

這位備受各界敬重的企業家過去曾說:「將來如果我走了,不要為我造墓,辦一場音樂會就夠。」浪漫的性格將隨著樂音,永存台灣人的內心。

許文龍的10句人生智慧雋言

(1)不能兌換幸福的財富, 是毒藥

(2)留些利益給別人,生意才會繼續下去

(3)工作只是手段, 活得快樂才是目的

(4)一個人好不好命, 跟有沒有百億財產無關

(5)領導者要有夢, 也要懂得打造幸福的工作環境

(6)·對員工越好, 我自己越快樂

(7)錢要回歸社會, 而不是老想著留給後代

(8)大自然不需要我們保護, 只需要我們不去搞破壞

(9)錢能賺就賺, 不能賺也沒必要去當魔鬼

(10)大方一點, 敵人會變成戰友

許文龍先生年輕時創立奇美實業、經營奇美醫院、打造奇美博物館,讓奇美集團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許文龍先生一直認為,企業對於社會要有責任,「錢是要用的,不是要省的」,企業賺了錢,應該要回饋社會,這樣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感謝許文龍先生畢生對台南、對台灣的付出與貢獻,您的行誼也將像不朽的藝術品一般,永留在台灣人心中。

許文龍出生於1928年的台南州,家中有十個兄弟姊妹。許文龍永遠記得,他六歲那年的除夕夜,父親帶著沈重的神情回家,原來,父親被裁員了。爾後有長達十年時間,許父均在家中鬱鬱寡歡,全家生計僅靠母親一人替人洗衣支撐,許家也只能搬到當時在台南屬於貧民窟的神農街居住。
而家境貧寒的許文龍,對學校課業毫無興趣,國中考了三次都沒考上,最後才進入當時招生不足的台南專修工業學校就讀,仍舊穩居最後一名。
而課餘時間,他常往家附近的臺南州立教育博物館跑,原因很簡單:因為不用門票。他被博物館裡的動物標本深深吸引,常常待到閉館才離開。而一次,他與姊姊看電影,電影傳出的小提琴聲讓他魂牽夢縈,然而家境貧寒的他,當然沒有買琴、甚至學琴的可能。
然而,就在那初初長成的年紀,他見識了人類文明至美的永恆性,藝術與音樂,成了這少年一生靈魂的追求
==壓克力之父
靈魂有了方向,但對少年許文龍來說,改善家庭物質條件更為迫切。一畢業,他便全力投入工作,看準當時台灣生育率高、小孩多,他與父兄在「沙卡里吧」租攤位賣童裝,當過漢文老師的父親許樹河,將攤位取名為「奇美行」,意味出奇制勝、衣著美麗之意,這便是日後奇美集團的名稱由來了。
但當時的少年郎豈能預知日後發展?他每週與兄長搭火車上基隆批貨載回台南買賣,然而利潤始終不高,學工科的他,又將腦筋動到塑膠工業上,開始賣起塑膠水壺、玩具,為掌握成本,他選擇不進成品,而是自己開模製造,為研發款式,許文龍特別找到在美軍家幫傭的婦人,叮囑她們,有淘汰的玩具,務必拿給自己,以此掌握美國最新的玩具式樣,依樣畫葫蘆製作。
逐漸地,許文龍的生意做得有聲有色。1957年,中國生產力中心舉辦「不碎玻璃技術研習會」,所謂「不碎玻璃」其實便是一種人造的透明塑料,許文龍ㄧ見此原料,便判定大有可為,決定擴大生產,並將不碎玻璃的學名「acrylic」音譯為「壓克力」,由奇美註冊商標。
1959年,許文龍創立奇美實業廠,之所以取名為「實業」,一來是當時奇美雖專做塑膠,但許文龍卻不希望公司發展被塑膠綁住,二來許文龍雖從商,但他期許自己做的是「實業」,而非買空賣空的「虛業」。
但缺乏技術,要憑空生產讓客戶滿意的壓克力,談何容易?為了學技術,許文龍四處拜託日商,保守的日商,自然讓他吃了閉門羹,直到一次,他見一名日商經理的兒子正拉小提琴,拉的五音不全,長期苦練提琴的他,便主動上前教導,日商看在眼裡,心裡吃驚,原來這台灣人居然會拉琴?兩人才拉近了距離。
然而,即使到了工廠,日商還是不給拍照。許文龍只能憑著自己的記憶,強記下壓克力製造流程,回台後再一一畫出,台製壓克力,居然還真的就這樣順利生產出來了。
這是奇美霸業的序幕了。1967年,許文龍決定技術升級,開始製作ABS(一種熱塑性塑膠)。至1990年,奇美已成為世界第一的ABS大廠,許文龍就此成為富比世財富排行榜上的常客。
==大家都有錢,才是真的快樂
當被問到如何經營企業?許文龍的思想,永遠以一貫之:凡事給別人留點餘地,大家都有錢,才是真的快樂。
他常說,如果自己能賺一百塊,那最好是留二十塊給別人賺,所有人最好能成為合作關係,比如企業與供應商、老闆與員工,表面上看起來很容易彼此對立,但若企業能將利潤與供應商共享,老闆也能將盈餘與員工分享,那大家就能站在同一陣線上,互相著想。
共好的理念,解釋了為何許文龍曾主動在公司大獲利時,將部分盈餘退還給廠商,以及為何早年便決定配股給員工,而員工退休時,只要返還本金即可。
許文龍說,雖然理論上,老闆已經花錢請員工,不需要再額外給員工錢,但如果只是自己賺錢,他到了公司也會很寂寞,因為員工覺得老闆賺錢不甘自己事,還不如讓員工共享利潤,大家一起歡喜。
他希望做到雨露均霑,2012年,他接受訪問時,便透露,幫自己開車的司機,年薪已超過一百萬元。
他又講求凡事寬容,他曾說,「再差的屬下,也是別人家的好父親;女工回到家,也是千金小姐!」,面對能力比較差的員工,許文龍認為,就把他想成自己家出了個比較笨的小孩。
但漫長的生意路上,許文龍也不是沒有跌過跤,因幼時受過父親失業的打擊,多年來許文龍堅持,無論如何奇美不要裁員,即使在七〇年代石油危機時亦然,然而,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製作面板的奇美電不得不裁員三千名派遣員工,甚至有員工寫血書到許文龍家抗議。
當時已81歲的許文龍出來道歉時,先是直認自己沒能力、奇美電面板的品質不如別人,並坦言「我也很痛苦,對不起很多人,讓很多人沒頭路。」
爾後,奇美電賣給郭台銘,成為今日的群創光電。

他曾在2000年時,力挺民進黨籍的總統參選人陳水扁,還擔任國政顧問團成員,得罪中共當局,影響奇美在中國布局。中國2005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長期挺綠的許文龍隨即發表退休聲明,表態不搞台獨,以及支持反分裂法。

許文龍聲明後,媒體披露這份聲明全由中國方面主導,並非許文龍在自由意志下寫出來的,甚至披露他曾在熟識友人問及此事後落淚,可見此事對他的衝擊。

許文龍熱愛藝術,收藏豐富的他也樂於分享,將自己的藏品整合後,於1992年開設了奇美博物館,館藏共分為藝術、樂器、兵器與自然史等4大領域,緊扣許文龍個人的藝術品味。當中尤其以小提琴收藏最為人稱道,奇美博物館號稱擁有全球數量最多小提琴收藏,許文龍除了會欣賞、會拉琴,更把收藏的名琴出借給小提琴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曾在2015年獲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銀牌的台灣小提琴家曾宇謙,從11歲起就向奇美借琴。


==一定要留在台南的博物館
相較於本土企業老闆,多半視工作為命,許文龍特別講究休閒生活的重要性。
退休前,他便以上班時間短聞名,退休後,他更維持著一天五日早起釣魚、下午午睡、傍晚見人的作息,週末則在家中舉辦家族音樂會。
他分享,他將自己的生活分為四等份:事業、拉琴、畫畫、讀書。
除了身體力行,他也將此概念推廣給員工,1988年,奇美成為全台灣第一間實施週休二日的公司,足足領先法規十年以上。
眼看台灣經濟起飛,許文龍深感,台灣人已日益富裕,唯須提升文化水平。1992年,他在奇美大樓成立奇美博物館,廣納各國藝術畫作,以及世界級名琴,歷經十餘年的選址折衝後,2015年,奇美博物館新館於台南都會公園開幕。
如今,即使你不知道奇美實業、不知道許文龍的豐功偉業,到了台南,仍舊會被這棟純白色古典宮殿風格的博物館吸引,裡頭除了名畫、兵器、標本,更有世界第一的提琴蒐藏,就連馬友友,都曾來這借過琴。
當年許文龍蓋博物館的心願很簡單,他不求博物館的外觀是否為新潮、現代的設計,也不求博物館內是否有梵谷、畢卡索的作品,他追尋的是老嫗能解,最純粹的美,是能讓當年住在貧民窟的少年感動的美,也是能讓歐吉桑、歐巴桑,在這逛逛聊天也能感受到的美。
他更堅持,博物館選址,一定得在台南,且台南人參觀,完全免費。
他始終心心念念著故鄉,他幼年多病,曾罹患嚴重肺病,有感於早年台南缺乏醫療資源,1990年,他便曾自掏腰包七億元,接手當時瀕臨倒閉的臺南逢甲醫院,將其改建為奇美醫院,至今奇美已是雲嘉南地區重要醫院,更於2000年升格為醫學中心。
==回歸自然
許文龍始終記得「三塊麵包」的故事。他厭惡商人炒地皮的行為,曾直言「炒地皮就是虛的,你自己大賺錢,但受害的卻是大眾,本來好好的土地一坪一萬可以買到,現在卻變成要十萬…..那是建立在每個人的目屎、每個人的汗水上的利益。」認為政府應譴責這種企業剝削人民的行為。
對他來說,無論是錢與時間,都要花在美好、利他的事物上,人生才有意義。
這十餘年來的中秋前夕,許文龍總會準時出現在台南後壁黃家古厝,拿起小提琴,演奏他最愛的歌曲,或許是「望春風」,又或許是「荒城之月」,老先生拉起琴來專注、沈醉,臉上帶著沈靜的神情。
對於生命,他已有想法。他交代好友,去世後,便把他的骨灰撒在海裡、灑在山上,因他深感自己這輩子,欠了海裡的魚、蒼穹萬物,太多太多。
人間一切終將消弭,他說,企業沒有永遠這回事,「永遠存在的,將是我的博物館和醫院。」

馬友友應王效蘭 之邀 ,來台演出因登機時大提琴受到碰撞,,出了點狀況,, 臨時向奇美博物館董事長許文龍商借 stradivarius 大提琴於國家音樂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