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巴黎
2006年7月3
91歲了,每日的生活就只剩下回憶。
第一次離開國門是在1965年7月,當年是32歲。目的地是西非的尼日(Niger)擔任農耕隊員。
當我在報上看到招考隊員的消息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 出國,和比台灣四倍的工資。報名後經過筆試 – 田間農事操作後,終於被錄取了。
在天母接受幾星期的英文和法文,外交l禮節等的訓練後,就塔上旅途了。同行的有四個人,在香港過了一夜,次日由香港飛曼谷再過夜後,由曼谷直飛巴黎。按計劃在巴黎過一夜,次日下午從巴黎直飛西非尼日。
高中的時候,念過徐志摩的 “巴黎的鱗爪,”“ 咳巴黎 !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稀罕天堂 !賞過巴黎的,老實說連地獄都不想去了。這是開頭的一段,而我對巴黎的迷戀就從那時侯開始,現在巴黎我來了。
我們同行的有四個人,一路上我們都自稱為 土包子下江南。四人之中有一位隊員以四健會名義去過美國住了一年之外,其他三個人都是初次出國的農村子弟,對外面的世界是一片空白。
1960年代台灣出國的人不多,電視,通訊都不發達,一般對外面的事物知道的幷不多。那時候,出國就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出國那一天是七月份,我們大家還是穿了西裝筆挺的,連領帶都不敢拿下。到了香港和曼谷一路走下來都是汗流浹背的。
除此之外最令人難受的是新皮鞋,在平地還好,但一上飛機腳板在皮鞋裡發脹,難受無比。
從曼谷飛了十幾小時,第二天大清朝到達了巴黎的奧利機場,淡藍色的牆壁配合了約翰斯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浪漫又舒服。
來機場接機的是大使館留了大鬍子的職員,把我們安頓到旅館 後就離開了。我們想既然來了巴黎,就利用機會到處看看吧,於是就開始了巴黎一日遊。
巴黎的地標是巴黎鐵塔(Tour Effel),以前只能在圖片上看到現在就在眼前確實令人興奮。玩巴黎的念頭早就把昨夜20多小時的飛行疲勞拋之腦後。
巴黎一日遊的觀光旅遊車分為現代巴黎和歷史巴黎,我們選擇了現代巴黎。
巴黎觀光的景點主要有, 巴黎鐵塔(Tour Effel),蒙馬特小山丘上的聖心教堂(Sacre Coeur),香榭麗大道的凱旋門(Arc de Triemph),和塞納河中間的聖母院(Notre Dame)四大景。
還有要參觀的有 香榭麗大道(Champs Elise),盧浮宮(Louvre),聖哲,祠(Panteon),拿破崙紀念館(Invalide)等。當遊覽車開進協和廣場(Place de Concord)的時候,導遊說這三角的柱子(Obesque)是拿破崙從埃及拿回來的,他的位置和凱旋門 的中間成為一條線那一天,就是拿破崙的生日。
巴黎住的那一夜是法航招待的,被安排在四顆星的旅館,設備齊全,裝修高雅。
旅館地點是在巴黎的 風化區 蒙馬特 (Monmatre)區,巴黎有名的紅磨坊(Moulan rouge)夜總會就在這區。旅館前面就是 蒙馬特 公墓,旅館的服務生告訴我, 法國文學家 小仲馬 筆下 的茶花女 的墓地就在旅館前面。我們也故作風流的,買了一朵白玫瑰花去看她。
第二天下午我們就由台灣駐法國大使館的專員陪同去機場直飛尼日(Niger)的首都尼亞美(Niamey)暫時離開了世界花都 – 巴黎。
我會再回來的(I’ll t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