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秋燥的秋季養生祕訣

遠離秋燥的秋季養生祕訣

遠離秋燥的秋季養生祕訣
中秋過後,開始明顯感到早晚偏涼,不少人會出現口乾舌燥、乾咳、皮膚脫皮搔癢、鼻腔乾燥出血,甚至便秘痔瘡等症狀,這可不是因為火氣大,在中醫養生中,這些不適都是秋天引起的「秋燥」,必須善加調理,才能儲存能量,安然度過寒冷的冬天。

中醫認為,肺氣與秋氣相應,秋燥容易傷害到呼吸系統,因此秋季養生的原則重在「滋陰養肺」,強化呼吸系統,降低感冒的風險。
作息方面,宜早睡早起,十點左右入睡,六點起床。可多做緩和、放鬆的運動,例如氣功、太極、瑜伽、八段錦、健走、呼吸吐納等,也適合多到戶外踏青,促進氣血循環,幫助心神安定。
飲食要避免辛辣、油炸燒烤類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多選擇益氣、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等;

有助強健呼吸系統的食物則有荸薺、百合、山藥、蓮子、蓮藕、梨(體質虛寒者可蒸熟再吃)。

而中醫認為白色入肺,秋季可多吃白色食物,包括杏仁、白蘿蔔、菇類、白木耳、白花椰、甘蔗、牛奶、豆漿等。

例如用蒸熟的黃豆、蓮藕加上一點蜂蜜,就是好喝又養生的蓮藕豆漿;用煮熟的薏仁、百合、銀耳打成百合薏仁奶漿,則有潤肺、安神、美白的效果。而脾胃虛、消化能力較差的人,可用養生粥品當早餐,如紅棗粥、蓮子粥、銀耳粥等。
此外,要多喝好水,滋潤呼吸道,補足因乾燥蒸散的水分,還能幫助身體排毒;安神的薰衣草茶、清熱的菊花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秋天這個沉潛收斂的季節,順應節氣起居作息,搭配當令的全食物養生,更能相輔相成,增加免疫力,遠離燥邪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