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貴州母校演講稱 華為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讀書萬卷,咖啡千杯

孟晚舟回貴州母校演講稱 華為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讀書萬卷,咖啡千杯

9月2日,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來到貴州都勻市,與母校都勻一中和都勻三小的師生共上開學一堂課,發表了“讀書萬卷,咖啡千杯”的主題演講。孟晚舟講到,“人生處處是課堂,人人皆可為吾師,人生處處是考場”。她勉勵青年學子要擁有開放的心態、保持對未知的好奇,不斷學習,在解題與破題的過程中,收穫不一樣的精彩。以下為孟晚舟演講稿精選:
讀書萬卷 咖啡千杯

她說,「學生時代,我們渴求知識,用萬卷書籍來豐盈認知和思想;步入社會後,我們慢慢認識到『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任何一點進步都需要他人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每一次與他人喝咖啡的機會,就是一次難得的思想交匯,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來打開自己之思路。『讀書萬卷,咖啡千杯』,是我一路走來的所觀與所思,希望能對校園中的你們有所幫助。」

鼓勵學子不僅要讀萬卷好書,還要珍惜與人交流“喝一杯咖啡”的機會,彙聚他人思想之長處,打開思維的邊界,在解題與破題的過程中,收穫不一樣的精彩

孟晚舟
時隔多年,再次回到母校,心中既感動又感慨。
我們的校園,曆滄桑百年,生生不息;
校園中的我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看著在座的你們,不由得讓我回憶起自己的中學時代。那個時代,車馬很慢,書信很遠,時光很長。作為都勻一中曾經的學生,十分感恩母校對我的培養,天涯海角有盡處,師恩無窮難報答。
也感謝同學們對我的牽掛和關心,你們寫給我的書信,猶如一束火炬,給我溫暖,給我力量!
這些情義陪伴著我,越一道道險,攀一座座山,追一個個夢。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讀書萬卷,咖啡千杯。
學生時代,我們渴求知識,用萬卷書籍來豐盈認知和思想;步入社會後,我們慢慢認識到“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任何一點進步都需要他人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每一次與他人喝咖啡的機會,就是一次難得的思想交匯,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來打開自己之思路。“讀書萬卷,咖啡千杯”,是我一路走來的所觀與所思,希望能對校園中的你們有所幫助。
人人皆可為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華為全國各地的園區裡有各式各樣的咖啡廳,在這裡,你可能會偶遇公司高管,正在接受訪談;可能會看到外國面孔,正在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他們的觀點;也可能會發現一群年輕人在白板上推演公式,因為觀點的不同而激烈辯論。
即便近幾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依然建設了許多園區圖書館和咖啡廳,依然保持在員工激勵、榮譽表彰、繁榮園區等方面的投入。
我們堅信,科技公司最主要的價值創造是創新,而創新之源來自員工的活力與創造力。未來不是省出來的,而是持續投入和努力奮鬥所創造出來的
熱火朝天的討論、思維火花的碰撞,往往是靈感的源泉、攀登的起點。如今,我們在很多大學校園裡或者高校附近,建立了“黃大年茶思屋”。
我們鼓勵員工走出辦公室,與大學教授、科研人員一起喝喝咖啡、聊聊思想,共同探討產業的方向與未來,甚至是全社會所面臨的技術難題。
我們鼓勵每位員工多讀、善思、能辯,從悠久而璀璨的人類文明中獲取智慧的力量,從他人和行業的優秀實踐中尋找突破的方向,打開思維的天花板,這是“點”的開放;
我們宣導每一位員工與內外部專家多喝咖啡、交流思想,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這是“面”的開放;
我們把先進論文和技術難題公開發佈到網上,歡迎行業和社會合力推動、互相啟發、競相破題,讓創新的力量奔湧向前,這是“場”的開放。
我們努力營造從“點”到“面”,再到“場”的開放,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共同來解決整個社會所面臨的技術難題。
2019年,一位博士生畢業後加入華為。他的研究方向是“類腦智慧”,這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2020年起,他經常在茶思屋和高校老師、學生喝咖啡、聊技術,也和不同部門的專家探討學術、聯合攻關,甚至還把市場人員、潛在客戶也拉進來,進行前沿技術的推廣和聯創。
一年多的時間,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團隊與產品線聯合完成了20多項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發表了10多篇論文。面對累累碩果時,他感歎道:“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調製出來的。”
讀書萬卷,能幫助我們充實理論知識;咖啡千杯,能幫助我們吸收思想能量、激發創新火花。二者的共同之處,都是要求我們擁有開放的心態、保持對未知的好奇、付出奮鬥的汗水。
面對技術封鎖時,華為“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這裡,我們:
以勇毅執著的嘗試,讓目標更加清晰;以所向披靡的勇氣,讓征程更加璀璨;以飛蛾撲火的熱血,讓夢想更加純粹。
科學是無盡的前沿,從基礎理論到商業應用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中間需要數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轉換與推動。顛覆性創新,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唯有打開思維邊界、打開組織邊界、打開人才邊界,彙聚無數的大腦相互交流、碰撞、啟發,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理論或應用的突破,才有可能像燈塔一樣照亮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我們認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一切皆人才,開放是根本”。今天的華為,作為行業發展的出題者,我們要用世界級難題來吸引和成就世界級的人才。
今年起,我們陸續把自身產業遇到的挑戰和難題,通過線上黃大年茶思屋平臺向全社會發佈,收到了600多位高校老師的積極回饋,參與揭榜的高校達91所。今年8月初,華為向獲獎者頒發了“火花獎”,感謝他們對於產業界及科學界做出的重大貢獻。
也許數年之後,在座的你們也會加入我們,一起攻題克難。
人人盡展其才,一桶漿糊粘接世界智慧
彼得·德魯克說過,“大多數人窮盡一生去彌補劣勢,卻不知從無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遠遠超過從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唯有依靠優勢,才能實現卓越。”
在華為,我們並不要求員工“樣樣精通”、“十項全能”,而是鼓勵員工在自己真正熱愛和擅長的領域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具有解題、破題能力的“單項突出人才,才是當前攻堅克難時期最需要的。
華為就是這樣一個開放的平臺,將一群人粘合在一起,做一件事情。
二十多年前,華為俄羅斯數學研究所有個年輕的小夥子,從事演算法研究。可以說,他是華為早期高薪聘請的為數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因為他當初不願意離開家鄉俄羅斯,為了留住他,華為在俄羅斯當地設立了數學研究所。他加入華為之後,不喜與人來往,終日就是擺弄擺弄電腦,打打遊戲,偶爾做些數學方面的研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看上去似乎碌碌無為,沒有什麼科研成果。但就是這樣的一位“怪異”天才,在十年後攻破了從2G到3G的演算法難題,華為也基於這項成果,推出了一款針對歐洲市場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我們的競爭對手。
常人難以理解的“怪異少數”,也許在某個方面有著常人難以超越的才華。“用人之長、人盡其才”,是我們的用人之道。
第二個小故事的主人公,2016年碩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學專業。他加入華為後,從事軟體編碼開發工作。他說,換個賽道,是源於熱愛。在一次次的程式設計中,悟出編寫代碼和化學實驗之間的相通之處,二者都需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場景下,充分考慮變數因素,以終為始地進行詳細設計。時光不負有心人,跨專業不僅沒有影響他成為代碼達人,扎實的化學功底更是讓他有著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破題能力。
其實,華為有許多這樣的跨專業科研人才。華為看重的是他們扎實的基礎學科積累、創新的破題思維方式。華為早期的電源開發團隊中,就有一位主力人員,曾經是位牙科醫生。
任總在達沃斯論壇上接受採訪時曾說,自己既不懂技術,也不懂財務。他就是提著一桶漿糊,把優秀的人黏在一起,拼出一個人才濟濟的華為。
在這裡,智慧遇見了兼聽開放,有了光芒;熱愛遇見了精益求精,有了驚喜;夢想遇見了全力以赴,有了奇跡
英雄不問出處,創造價值者就應該獲得尊重。華為的“漿糊”哲學,核心是價值創造、價值分享、共有共用,保護每一個貢獻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個集群。華為粘接了來自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員工,也粘接了成千上萬的外部優秀人才。
唯有依靠優勢,才能實現卓越。
人生時刻需奮鬥,一份努力再走長征路
我剛加入華為財務部門時,是從會計做起的。在那個手工作業的年代,會計不僅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每個月末,所有單據都要手工裝訂成冊,我們就坐在辦公室的地板上,用衝擊鑽打孔,用麻線裝訂。今天,這些工作正在越來越多地由數位技術承載。與如今相比,那時的奮鬥過程似乎有點艱苦,但精神的世界卻十分富足。
我想說的是,雖然年輕人再也不需要把我們曾經的“萬里長征”重走一遍,但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永不過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長征。

接下來我要分享的這個小故事裡的主人公,任總聽完她的報告後說:“你就是我想像中的財務人員!”
美國芝加哥大學金融工程專業畢業後,加入華為,先後在華為的肯亞和波札那辦事處擔任專案財務。書本上習得的金融理論雖然博大精深,但卻不能直接指導我們算清楚一筆賬,或者節省一分錢。為了弄清楚,搞明白,她利用週末的時間下網站,瞭解挖溝、埋管、吹纜、回填的每一道工序,同時惡補當地的免稅政策,不僅把每一個合同的賬算得清清楚楚,還幫公司節約了高額的成本。用她自己的話說,“下廚房”的過程是枯燥的,但只有親自完成每一道工序,才能掌握佳餚的秘方。
無論處於什麼時代,人生時刻需奮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長征。
我們處在一個數字世界,計算能力成為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底座,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但現在的算力還遠遠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算力必然是世界科技競爭的焦點之一。未來幾萬台、幾十萬台乃至幾億台伺服器,如果都能夠基於一個作業系統進行即時調度,將帶來巨大的算力提升。在計算產業上,中國已經規劃了8個國家級樞紐節點和10個集群,形成了“東數西算”“東數西存”的大戰略,貴州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使命之一,就是要讓算力成百上千倍地提升,讓算力為我們帶來更加便捷、更加智慧的世界。大家可能有聽說過“元宇宙”這個概念。元宇宙,是與現實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虛擬世界。元宇宙的實現需要極大的算力,包括雲端計算和邊緣計算。展望未來,元宇宙將在你們這一代得到突破性的發展。用科技推動產業與社會的發展,就是你們這一代人需要持續努力、忘我奮鬥的新長征。
數字世界的長征路,我們慨然以赴,求索依然。
年輕一代的長征路,你們百花齊放,乘勢而上。
在追求科技創新、攀登科學高峰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志存高遠、仰望星空的戰略家,也需要腳沾泥土、手擷芬芳的實幹家。“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目前華為正在承受和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路沖波逆折,百轉千回。而我們,從征途漫漫的無常到舍我其誰的無畏,從沒有退路的偶然到勝利之路的必然。新的長征路,我們以夢為馬,初心如磐。
面對打壓,是退縮不前,還是繼續開放?在先進部件和先進要素不可獲得的情況下,我們如何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基礎理論和基礎研究的突破,依然任重而道遠,我們如何做出更有價值的貢獻,如何讓科技的燈塔之光繼續領航?
從前面的分享中,可能已經得到答案。
解決一切問題和難題的根本在於人才。我們將堅持開放的人才觀,用火花和汗水調製的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用開放的心胸和格局粘接世界的智慧,既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
人生處處是考場,一顆恒心點亮夢想
從小到大,我們經歷了無數的考試,每個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考題。求學時,學校和老師出題;畢業後,時代和社會出題;當我們不想因循守舊、滿足現狀或是不甘於命運的擺佈時,我們就會自己出題,頑強地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人生路漫漫,處處是考場
在一次又一次的解題中,我們勇於試錯,一路芳華;
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頓中,我們擁抱變化,緊咬牙關;
在一次又一次的動盪中,我們立心力行,百舸爭流。
“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人生的考題,起筆是汗水詮釋的青春,落筆是堅定書寫的當下。
同學們,你們是否準備好了,無論是在校園還是工作崗位,始終保持一顆開放進取之心,始終保持一份堅韌平實的品格,不因逆流而改變航向?
你們是否準備好了,成為這一代人中最優秀的那一批,投身於數、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的研究,在創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敢為天下先?
你們是否準備好了,在文學、藝術、教育、衛生、體育等事業上堅定所愛,不畏路途遙遠,博採眾長?
你們是否準備好了,在理論學習的同時,積極參與實踐,精益求精,止於至善,成為新時代的大國工匠?
你們是否準備好了,用火熱的青春,去譜寫似水的年華?
見證歷史、歷經變遷的都勻一中,風華正茂。
心懷熱愛、奔赴山海的莘莘學子,未來可期。
“立志、崇實、擔當”的都勻一中,歷久彌新。
堅定、飛揚、耀眼的少年你們,彙聚星河。
願你們珍惜時光、把握青春。“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我有咖啡,你有夢想,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完整原文,內容來源:都勻一中)

關鍵字 KEYWORD #孟晚舟,貴州,演講,咖啡,都勻一中

任正非首次提出了“走向世界走向開放,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力量”的理念,他說要從戰略格局構建我們未來基本技術理論和思想,並對在場的華為專家們說:“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你們這些fellow的技術思想為什麼不能傳播到博士和准博士這些未來的‘種子’裡面去?你們和大師喝咖啡,現在為什麼不能也和‘種子’喝咖啡?喝咖啡是可以報銷的。別怕說白培養了,不來華為,他總為人類服務的吧?把能量輸入到‘種子’階段,這樣就形成龐大的思想群。就像一個石頭丟到水裡面引起波浪一樣,一波一波影響世界。你們一個fellow能交5個這樣的朋友,一個人幾百個的粉絲,一算就影響了多少人。交流也是在提升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真的想不清楚未來是什麼。”
他繼續說道:“華為公司的圈子還太小,你們這些fellow都不出去喝咖啡,只守在土圍子裡面,守碉堡最終也守不住的嘛。你們這些科學家受打卡的影響被鎖死了,在上研所這個堡壘裡面怎麼去航海?去開放?航海的時候怎麼打卡?發現新大陸怎麼打卡?沉到海底怎麼打卡?從歐洲通向亞洲的海底有350萬艘沉船,那些沉到海底的人怎麼打卡?所以,我們的管理要開放模式。”
任正非提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時機恰逢華為2013年的銷售營收2390億元人民幣(約395億美元)超越了愛立信(約353億美元),坐上了全球通信設備商的老大位置。以此為契機,任正非在2014年喊出了這樣一個口號,並貫穿過去的8年。
更廣為人知的是任正非於2017年12月11日在喀麥隆代表處的講話,他解釋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內涵:“利用西方的一些習慣,表述開放、溝通與交流。你們進行的普遍客戶關係,投標前的預案討論、交付後的複盤、飯廳的交頭接耳……我都認為在交流,吸收外界的能量,在優化自己。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咖啡廳也只是一個交流場所,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交流的機會與場所,不要狹隘的理解形式”。

他強調,見識比知識還重要,“交流常常會使你獲得一些啟發”。所以很多年輕人到了華為,會被派駐到國外的各個代表處去鍛煉。我在華為的一位朋友就曾被派駐到西非,從人生地不熟到日常跟所在國的總理、各種部長開會、交朋友,這應該就是任正非所謂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吧。
虎嗅曾參加過華為2019年11月舉辦的歐洲創新日活動,隨處可見的是無論級別大小的華為員工與從歐洲各國奔赴過來的合作夥伴們談笑風生,如同老友相見。
2018年的一次分享中,孟晚舟將華為的創新研究計畫(HIRP)比作“為全世界的高校與科研機構構建了一個虛擬的咖啡吧”。她說:“在這裡可以思想交流,可以技術分享,也可以跟華為談合作。在這裡,可以談理想,也可以談現實;可以談客戶需求,也可以技術創新。HIRP計畫旨在廣泛吸收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優秀思想,共同實現重大技術創新突破。自2010年在歐洲啟動以來,通過長期開展CFP(Call for Proposal)合作模式,已與全球30多個國家合作,基本覆蓋全球Top 100高校、100多位IEEE、ACMFellow及國家院士、5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從2014年開始,“華為創新研究計畫”通過華為官網公開對全球發佈,分“Exploratory、Open、Flagship”三個類別。
孟晚舟說,Exploratory就是“喝咖啡”,更多的是通過技術峰會、論壇進行創新思想交流,或者引導學者進行“無人區”、學術前沿的基礎理論創新的探索研究。
“HIRP的Exploratory就是讓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像燈塔一樣,可以照亮我,也可以照亮別人,而且燈塔是科學家的,完全不影響科學家們去推動產業化。”孟晚舟說。
2022年5月31日,華為董事、科學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徐文偉線上上參加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峰會的演講中透露,2021年華為在大學合作上投入了27億元人民幣,其中與中國高校的合作投入約16億元。與之對應的,2021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比重高達22.4%。而過去十年裡,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幣。
徐文偉還透露,華為正與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機構開展合作,通過產業界參與學科設計、校企聯合培養、科技競賽等全方位、多層次發現及培養高層次人才。
我們不難發現,與全世界喝咖啡的華為,充滿了對頂級科研人才的饑渴。“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從字面意思上,既可以理解為吸收全球的頂級科研人才,也可以理解為吸收別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
任正非有一次對華為的科學家、專家們說:“主動去與跨界的人喝咖啡,多喝咖啡,你不就能吸收他的思想了嗎?這會對你的研究成果產生貢獻。大家要去看蛭形輪蟲的故事,我為什麼反復說這個故事,就是希望大家要多交流,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與合作夥伴一起勝利,換來糧食,才能爬‘喜馬拉雅’。”
任正非的咖啡哲學或者說咖啡主義,或許跟20多年前的一件事有著莫大的關係。據IBM顧問回憶,1997年華為邀請了首批IBM顧問進駐華為深圳基地説明推進華為公司的管理變革,而這些顧問走遍華為園區,找不到一個咖啡機。如今,華為的園區和全球各地的辦公室佈滿了咖啡廳
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對應的,還有“一桶漿糊粘接世界智慧”,任正非自稱手裡拎著一桶漿糊。
他在2017年10月造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時說:“其實這桶漿糊,在西方就是膠水,這黏結人與組織的膠水本質就是哲學。前面三十年我提著這桶膠水,澆在大家腦袋上,把十八萬員工團結起來了。現在我又提到這膠水到加拿大來了,也要澆到加拿大你們這些偉大人物身上,把全世界的科學家緊密連接成一個群體。這個哲學的核心就是價值創造、價值分享,共有共用,保護每一個貢獻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個集群,這個戰鬥力是很強的,這個就是分享的哲學!這個哲學要黏結全世界優秀的人。”
當時任正非可能沒有想到,一年多之後,他的長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扣押,華為則被美國特朗普政府極限施壓,讓這位以低調著稱的70多歲老人在2019年馬不停蹄地出來接受媒體採訪——他一手拎著漿糊,一手端著咖啡杯,為華為,也為孟晚舟——其中就包括兩場《與任正非喝咖啡》(A coffee with Ren)。兩場對話吸引到了美國電腦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兼執行總監喬治·吉爾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連線》雜誌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教授,全球頂級電腦科學家、人工智慧專家和未來學家傑裡·卡普蘭,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大英帝國勳章獲得者、英國電信前CTO彼得·柯克倫等,其中尼葛洛龐帝教授曾是約伯斯的老師。

在與任正非思想碰撞臨近結束時,喬治·吉爾德說:“(這個世界)其實也就一杯咖啡這麼大。當任總在談論人工智慧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他極有遠見。我認為,世界上沒有哪家公司的領導人能夠就技術發展這一核心話題進行如此深入而全面的分析,這就是美國應該與華為達成協議的原因。華為是全世界的資源,而不是應對後門和安全問題的小角色。”
在任正非與這些頂級學者的交流中,咖啡成為一種全世界都能聽得懂的語言,咖啡豆曾被英國社會學家紀登斯形容為“卓越非凡的全球化形象”,在企業的全球化扮演著催化劑的作用。據悉華為員工來自160多個國家,而華為的業務幾乎遍佈全球,咖啡成為一種成本最低的溝通語言,也代表了華為對創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任正非在2020年與金牌員工座談會上說:“華為文化就是一條單基因鏈,必須有衝突來促變,心聲社區、遍地的咖啡館、AT的任職年限、專家委員會的任期制、董事會/監事會的任期制……都是改變單基因遺傳,防止熵增、沉澱、內卷化。”
不知這次把任正非的名言註冊成商標,會讓任正非的咖啡杯子飛出什麼樣的黑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