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這些地名都被日本人改過 教育部火速講解

臺灣這些地名都被日本人改過 教育部火速講解

教育部發臉書指出,許多台灣地名都與日文有關,例如台北「松山」原名是閩南語發音的「錫口」,源自凱達格蘭族語,意指「河流彎曲處」,因為日本人覺得景色和日本的松山(Mastuyama)相似而改名;新竹「關西」原稱「咸菜棚」,因客語的「咸菜」發音近似日文「關西(Kansai)」而得名。

教育部說,嘉義「民雄」原本叫「打貓(Taneaw)」,與日文「民雄(Tamio)」讀音相近,日本人取其漢字更名為民雄;台南「玉井」過去稱「噍吧哖」,也因同樣原因更名。

文中提到,台東「鹿野」原稱「鹿寮」,日本人招募新瀉縣鹿野農民移民此地,所以改名鹿野;花蓮「瑞穗」在阿美族叫「可可(Kuko)」,有平原遼闊之意,也有人稱「水尾」,意思是「秀姑巒溪之尾」,日本人將其改為與水尾日文發音Mizuo相近的瑞穗(Mizuho)。

文中說明,這兩天備受熱烈討論的高雄原名「打狗」,是馬卡道族語的閩南語音譯,因為發音接近京都附近的高雄山(Takao),後來才被改名為「高雄」。

「高雄」古稱「Takau」,這是台灣原住民族馬卡道語,原意為竹林。「Takau」音近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覺得不雅,改為讀音相近的「高雄」(Takao/たかお)。
地名「高雄」的漢字,來自大日本帝國海軍,首艘國產巡洋艦「高雄」(たかお)。艦名「高雄」的漢字,來自日本京都的「高雄山」(たかおさん)。日本各地都有「高雄山」,代表是一個通用的名字,由語意自然描述而來。
按《日本山岳ルーツ大辞典》,「タカオ・タカオカとは、尾根が高いところで左右に長く伸びていることを示す山名、またそういう山の峠名。」
「高尾‧高岡」表示山脊高而向左右延伸,作為山名或山之嶺名。又按《說文解字》的解釋,「岡」也是「山脊、山嶺」之意。
再按《地名語源事典》,「『たかお』に『高尾、鷹尾、高雄』という漢字をあて、各地によくある地名。」,「尾とは尾根、すなわち山稜のことで、高尾とは高尾根という意味。」
「たかお」漢字可為「高尾、鷹尾、高雄」,是各地的通用地名。「尾」即「尾根」或「山稜」,中文意為「山脊」,「高尾」之名指山脊很高的形狀。

萬華原地名為「艋舺」,日治時期取閩南音近似音まんか「萬華」。
西門町也是

以前艋舺渡船口都有載運蕃薯的獨木舟,凱達格蘭族的獨木舟音同manga,日本人才會取其諧音,出現萬華(まんが)這樣的地名出來喔。

「池上」呢:「池上這個地名主要是因為大坡池而取的,日治時代,因為池上位於大坡池的上方,當時的日本官員就替這個地方取了一個日本姓氏的地名-池上。沿用至今,光復後將池上庄升格為池上鄉」(來源:池上導覽解說員)

三峽之原名為三角湧(羅馬拼音Sann-kak-íng),因處於大漢溪、三峽河(三峽溪)、橫溪三河的匯流之口,故名三角湧。日治時期1920年,將三角湧改為日語發音相似的「三峽」(SanKyō)。

 

台中以前叫大屯或大墩,所以台中很多區都有屯是這樣來的,當時發源於南屯的三角街,因為當時漢人移民屯墾大肚,鋤頭等屯墾鐵器需要維護及更新,而唯一的打鐵街就在三角街,所以形成台中最早商業聚落。後來才逐漸往台中市中心屯墾居住,以藍興堡,現在台中公園為主要聚居地

關鍵字 KEYWORD #台灣,臺北,路名,地名,命名,日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