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志:沒有陀螺儀,我沒法落地,回不了家

郭建志:沒有陀螺儀,我沒法落地,回不了家

民國79年3月24日,三架F-104戰機在一次飛行訓練結束返場途中失事墜毀,李中良、胡中英、郭建志三名飛行員在短短十分鐘內,相繼殉職,那是三個年輕、帥氣、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年輕飛官,中良還是個年輕的父親,兒子寶寶不滿三歲,建志新婚不及半年,中英訂婚不久,時光飛逝,這已是30年前的往事,每年的青年節前夕,老隊長吳慶璋會獨自前往碧潭探視仨人,今年約了當年隊友吳啟明、周鳳鳴、王繼陽、宋陽選、呂德昌連袂前往,站在仨人墓碑前,思及曾經一起編隊飛行的夥伴,如今,仨人遠矣,不勝唏噓。
么洞四戰機曾經是台灣空防上唯一平飛加速可達兩馬赫的戰鬥機,也是飛行員極度嚮往能親自駕御捍衛領空的戰機,當時兩岸尚處於緊張對立狀況,無論一般巡弋或護航架次頗為繁重,資深飛行員一天飛兩、三批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穿在身上的飛行衣濕了又乾,乾了又濕。
新竹的三月天,正是冬末初春、天氣多變季節,常有來自大陸冷高壓過境,兩個冷高壓中間所形成的鋒面,在高壓出海後易引起迴流,也就是南來的氣流,這會形成低雲濃霧,這樣的氣候變化性高,突變的天氣對飛行來說是挑戰,這時飛行員執行飛行訓練和作戰任務時就得非常謹慎。
3月24日星期六,上午依照序列,41中隊2架雙座、5架單座,連同另兩個中隊總計十餘架飛機將陸續起飛,08:10,41中隊吳慶璋隊長、胡瑞鴻雙座機首批起飛,至空域執行儀器飛行訓練,雙座機先行飛了一趟GCA航線,發現北邊天氣不佳,南邊稍好,隊長將天候及五邊進場雲高、能見度回報通信車,建議序列中雙座機可起飛執行訓練,但是單座機應暫緩,回報完畢,離場。

一個小時後,吳隊長、胡瑞鴻雙座機返場,當時本場能見度低,約2浬看到跑道09:00,雙座機落地,飛機滑至機庫,機工長葉日增已在機庫守候,進行接機後檢查及為下一批飛行做準備,隊長詢問葉機工長後續單座飛行訓練有無取消,葉答覆沒有取消,他火速趕往作戰室,這時李中良少校、胡中英上尉正欲搭車前往機庫,隊長向正走出作戰室的二人說,天氣不好,注意飛行,多備些油量。二人答:是!謝謝隊長。這是二人與隊長最後的照面與對話。
吳隊長見倆人背影,抓起電話撥至大隊督勤副大隊長,強調因五邊進場雲低能見度差,就單座機而言極不宜,建議取消單座飛行訓練,但是未被接受,吳隊長問若本場天氣突變備降場在哪裡,副大座答台南,隊長提醒他知道新竹到台南有多遠?副大座緘默不語。短暫沉默後副大座突然冒出一句:你去支援擔任聯隊月會會場指揮官,三個中隊長一個休假,原指揮官48中隊熊隊長外派講習,你去代理。吳隊長以隊員正在飛行必須留下督導,建議改派他人前往,副大座並未同意,吳隊長見事無轉圜餘地,丟了句:天氣這麼差萬一出事誰負責,掛上電話!

隊長與大隊督勤通話後,單座機依序起飛,09:40,第一批領隊陳俊良、帶著2號機涂相文、3號機郭建志(編號4421)起飛前往水溪靶場執行對地炸射訓練,10分鐘後,領隊李中良少校(編號4368)帶著2號機胡中英上尉(編號4385)第二批起飛,隨後,大隊多架單座機依序起飛執行飛行訓練。
月會即將於10點開始,吳隊長掛上電話,匆忙趕回寢室脫下飛行衣換上軍便服,前往會場擔任月會會場指揮官,10:20,聽到飛機在23跑道起飛前試大俥,么洞四特有的狼嚎聲震耳欲聾,納悶之前曾經建議大隊督勤因本場雲低能見度差,單座機不宜放飛,建議取消單座飛行訓練,怎會換了跑道執意起飛,當時心裡有些不安,急於到通信車輔導飛機落地。
月會前後開了47分鐘方才結束,吳隊長一刻不敢停留,趕回寢室換上飛行衣,衝往作戰室,途中聽到一架單座機重飛聲音,後來知道是編號4421郭建志。

再後來獲知本場風向改變,高勤官指示更換跑道,同時通知塔台以G波道通知所有在空機,跑道由原來的05變更為23跑道起降。
基地高勤官室與修補大隊修管科各有一個情況台,情況台白板上有與每一架飛機同機號壓克力材質的小飛機模型,飛機起飛後,便將同機號小飛機模型置於白板上方,以示在空機,飛機落地後,將小飛機移至左下角,若是轉降外場,則將小飛機移到右下角,以便了解所有飛機起飛與降落情形,中校修管科吳慶昇科長當天在情況台值班,負責掌握所有在空機動態。
長機陳俊良、2號機涂相文、3號機郭建志完成水溪靶場對地炸射訓練後返航,申請分兩批GCA引導進場,長機與2號機在極低能見度情況下勉強落地,3號機郭建志五邊準備進場落地時,此刻GCA卻發生要命的五邊精確系當機,無法引導,3號機未對正跑道,重飛,換為塔台波道,並申請環繞進場,試圖以目視環繞進場落地,當時保持低空飛行,過程中,新竹南寮垃圾山因為悶燒湧起大量濃煙,正西風將濃煙吹向五邊,壟罩在進場航線上空,原本北邊能見度就差,垃圾山悶燒湧起的大量濃煙瀰漫,加上GCA當機,煙迷霧鎖,自此再也沒有郭建志訊息。

基地接獲第一通電話來自新竹縣警方,指稱一架么洞四在新豐鄉高爾夫球場後方山區墜毀,主持月會的聯隊長甫結束月會便接獲訊息,立刻趕至高勤官室了解在空機情況,指示高勤官通知塔台,令所有在空機全部轉降外場,並責成聯隊督察室立即成立失事搶救小組,趕往新豐飛機墜落地點進行搶救。
自新竹起飛其餘的在空機受令陸續轉降CCK,並一一回報,高勤官室與修管科情況台同步逐一核對落地飛機編號,核對過程中,吳慶昇科長看到白板上有兩架么洞四始終無訊息,他同步和作戰科、清泉崗修管科仔細核對,一邊指示管制官立刻去電其他基地查詢這兩架飛機下落,核對之後知這兩架飛機並未降落包括清泉崗在內的其他基地,看看腕錶,距離起飛近2個小時,吳科長心裡忐忑不安,但是未說出口。
就在大家持續追蹤這兩架飛機過程中,電話進來了,有兩架F-104戰機墜落在桃園新屋鄉一處埤塘裡,同袍無法置信,面面相覷,難過的無法言語。
後來的結果令人悲傷,三架戰機失事墜毀,飛行員李中良、郭建志、胡中英,在極短時間裡,相繼殉職。
基地同時發生3起飛安事件,3名優秀飛行員殉職,搶救小組分別前往新豐山區與新屋鄉埤塘進行後續搶救作業,郭建志綽號「老烏龜」,官校65期,較67期王繼陽高兩期,對王很照顧,王繼陽自願加入後續處理工作,他與搶救小組在新豐山區一一撿拾破碎零件與屍塊,另一組人員則在新屋鄉埤塘進行打撈,基地派出大批搜救人員,同時申請友軍協助,桃園基地亦派員支援,惟埤塘面積十餘公頃,非常廣闊,水亦深,業主不同意放水,雖有當地民代居中協調,仍不得結果,打撈作業頗為困難。
事件發生後,基地么洞四全面停飛,中隊為烈士後事而忙碌,3月25日王繼陽甫自新豐山區返回基地,吃完午餐,躺在中隊任務提示室椅子上小憩,朦朧中被人推了一把,張開眼睛看是中良教官,中良教官開口問他:繼陽,你還在睡啊!他回:別鬧了,我很累。中良教官又推了他一把,說:起來,起來幹活,快~~~~一點啦。
中良教官個性溫和,帶飛時從不見他罵人,遇有學官不明白無法領悟時,頂多會說「快~~~~一點(領悟)啦」,甚少責備,王定睛一看,見教官只有上半身,正要問他怎回事,突然驚醒,看了看四週,不見教官身影。

中良教官僅剩上半身向王繼陽託夢一事,王並未向任何人提起,說來巧合,原本因為業主極力反對埤塘放水,致搜尋作業緩慢,教官託夢後第二天,居中協調的當地民代緊急來電通知基地,說業主同意並已自前一晚開始放水,水流掉不少,要基地趕緊處理後續打撈事宜。
26日上午,王繼陽陪同胡中英的家屬至埤塘招魂,為免中英家人觸景傷情,搜救人員避開胡家人持續進行打撈工作,埤塘面積十分遼闊,水雖退去部分,惟水深仍超過腰部,由於墜機力道強烈,造成烈士身軀支離破碎,屍塊多僅巴掌大小,散落極廣,搜救人員仔細打撈飛機零件與屍塊,經過2日,有屍塊慢慢浮起,有人看到半截人浮在水面上,趕忙涉水走去將之托起,自殘破飛行衣上名牌知是李少校,搜救人員恭敬的將少校大體裝入袋中,連同所有撿拾的屍塊送新竹市殯儀館冰存。
王繼陽說,原本埤塘業者不同意放水,打撈作業進度緩慢,25日中良教官託夢,夢中清楚看到教官只有上半身,未料當天晚上業者便同意並開始放水,26日就打撈到教官大體,27日下午六點封棺,28日上午十點於新竹市殯儀館舉行公祭後隨即火化,新竹市殯儀館獲悉是殉職烈士,通融優先處理,由於屍塊多為殘碎,火化過程較一般時間縮短許多,火化後,仨人骨灰分裝至仨人骨灰甕裡。
王繼陽與隊上多位弟兄在殯儀館全程協助烈士家屬處理公祭、火化事宜,未料剛將骨灰裝入甕中,即將封罐前,有隊員匆忙趕來,原來桃園警方不久前交給聯隊一個裝有飛行員大體的塑膠袋,說是上午浮出水面,吳隊長與航醫在體育館旁簡單圍籬中,打開塑膠袋,恭敬的移出飛行員大體,自飛行衣上名字知是中英學長,隊長派員火速將僅剩上半身中英學長大體送至火葬場,優先火化後撿骨放入中英學長的骨灰甕裡,封罐,當晚將仨人骨灰甕移靈新店空軍烈士公墓。
次日,3月29日青年節,空軍總部在碧潭空軍烈士公墓舉行春祭暨公葬典禮,肅穆隆重典禮中,李中良、郭建志、胡中英仨人骨灰甕安厝墓穴中,忠骨自此長眠刻有烈士姓名、籍貫、殉職日期、與事蹟的石碑下。
總部督察室飛安組組長裴上校事後至基地主持失事調查與檢討會,大隊督勤、氣象官、GCA進場管制官、修護科分別表述,24日當天上午吳隊長在空中以天候不佳回報通信車,落地後又去電大隊督勤,建議取消單座飛行訓練,但是未被接受的長官,則緘默不語。
吳隊長起身發言:因個人督導不週、訓練不實,造成中隊發生這麼重大飛安事件,我深表遺憾,個人負全部責任。語畢,坐下,不申訴亦不辯駁。
會後結論,此一飛安事件因諸多因素所致,包括天氣突變,北邊雲層低能見度差,GCA精確系當機,南寮垃圾山悶燒引起大量濃煙壟罩進場航線上空等等。
21年後,民國100年,當年郭建志墜機地點新豐高爾夫球場後方山區,地主突然透過民代找上聯隊,原來郭建志多次託夢給一位仙姑,請仙姑代為向聯隊報告,說是當年搜救小組找到的飛機殘骸大多是機翼、機身、發動機、與飛機零件,最重要的陀螺儀沒找到,「害」他漂泊多年,始終沒法返航落地,也回不了家,聯隊長陳金龍將軍立即指示政戰主任吳啟明前往了解。

吳主任依地址找上山,發現當年墜機地點附近有座規模小、由鐵皮屋搭建設備簡單的廟,地主說廟就是由郭建志託夢的仙姑負責,主任半信半疑與仙姑溝通,仙姑說飛行員(郭建志)不是獨自一人來找她,郭的背後還站了兩個人,主任請仙姑描述仨人長相,仙姑說,前面(建志)說話的人比較高,後面倆人比他矮,左邊的人瘦瘦的,眼睛大粒大粒,主任心想那是胡中英上尉,右邊的人身體比較壯看來有點胖,主任明白仙姑說的是李中良少校,仙姑說郭要向聯隊報告,說當年搜救小組找到的飛機殘骸是機翼、發動機零件、殘破機身,最重要的陀螺儀沒找到,他始終沒辦法返航落地,也回不了家,希望聯隊能幫他找到陀螺儀。
當年能找到的殘骸早已收集好運回聯隊,事隔多年,若要在墜機地點尋找郭建志說的LN-3慣性導航陀螺儀,得雇用怪手將現場重新深深的翻一遍,所費不貲,吳主任說明軍方既無大型怪手與挖土機,開挖經費恐也無著落,未料地主一口允諾會負責所有開挖經費,地主向主任提起民國79年8月間,一架搭載著18名官員的飛機,從松山機場起飛,之後墜毀在雲林縣東勢鄉一處甘蔗園中,機上18名官員全數殉職,後來甘蔗園主捐地,建了座十八將軍忠烈祠紀念罹難將士,聽說自此地主家運亨通、諸事順遂。
地主向吳主任表示,郭烈士是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生命,只要能完成烈士心願,幫忙烈士回家,他願意雇用怪手,負責所有開挖經費。
吳啟明主任返回聯隊,向聯隊長陳將軍報告郭建志託夢尋找LN-3慣性導航陀螺儀一事,聯隊長指示立刻交辦,李副聯隊長向陸軍借來金屬探測器,由基地後勤科派員上山協助督導開挖,挖了兩天,陸續挖出電子艙零星的蒙皮和線束,仍不見郭建志託夢指名要找的LN-3慣性導航陀螺儀,第三天,仙姑出來,告訴聯隊後勤參謀:你們挖錯地方了,仙姑指著不遠處一棵大樹說,郭烈士要找的那個「機器」在那棵樹下,工人趕緊將怪手開至大樹前,將樹下的土徹底刨了一遍,果真挖出後電子艙LN―3慣性導航儀中之陀螺儀,LN―3慣性導航儀中之陀螺儀大小有如拳頭。攜回聯隊,並將編號4421後來搜尋出土的飛機零組件攤開來,拍照存證,結案。
吳啟明後來高升司令部擔任人軍處副處長一職,空軍烈士公墓是他的管轄範圍,經常上山巡視,空軍烈士公墓居高臨下,視野極廣,環境整潔,花木扶疏猶如一座大型花園,吳副處長每當結束繁忙公事便抽空上山巡視,沉澱心靈,並向烈士們致敬。
F-104具有鑽升高度可達10萬英尺的紀錄,平飛加速可達兩馬赫,包括美國和許多國家都曾經將F-104作為主力戰機,但是F-104墜機機率高,因此有寡婦製造機、飛行棺材之稱,曾經以F-104為主力戰機,服役期間墜機比率最高的是加拿大45%,其次依序是比利時37%,義大利37%,西德32%,荷蘭31%,除了民國49年美國向我國軍援第一批F-104戰機為新機,後來美國軍售我國的F-104均為美國及他國家淘汰、或是翻修機,機齡老機件舊,故障率高,自民國49年接收第一批F-104,到民國87年5月22日正式除役,前後服役38年間,我國空軍總計接收247架F-104戰機,總飛行時間38萬小時,114架失事,66名飛行員殉職(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飛行是立體藝術,飛機起飛離地,便無法排除風險,F-104是美國淘汰不要的老飛機,故障率高,F-104的飛行員多半都有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經驗,雖然失事率高,但是么洞四飛行員仍義無反顧駕機起飛,捍衛中華民國領空,守護台灣這塊土地,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全體國人,令人敬佩。
當年中良的父親失事當天便自老家花蓮趕來,面對中隊長吳慶璋,對軍方及中隊沒有一句責備的話,老人家唇角不斷抽慉,強忍悲痛緊緊握著吳隊長的手,說的第一句話是,四十一中隊是戰鬥部隊,很驕傲中良是中隊隊員,他雖然失去兒子,但是隊長要挺住,因為隊長還得要帶領全中隊的弟兄,士氣不能低落。中良父親向以中良為傲,驟失愛子,猶強忍悲痛,勉勵隊長,大愛精神令人動容。
民國79年,中隊在發生這一起重大飛安事件後,感謝當年協助吳隊長共同走過艱辛路的所有老戰友們,非常感恩。
(後記)當年這起重大飛安事件發生至今,我首次提起李中良、胡中英、郭建志仨人的名字是4年前九.三軍人節前夕,當時感嘆社會的氛圍對活著退伍的老兵極不友善,以「這個社會裡,總有些人教我們深深的感動,他們是無名英雄,是勇士,永遠的飛行員——李中良,胡中英,郭建志」為題PO文,希望大家了解,活著退伍的老兵當年都曾經披星戴月,無私無我地守護著您我的安全。
「3.24」30周年前夕,第二次提及仨人,希望將事件作一完整說明,日後將不再提起。
吳隊長個性堅強、樂觀,結縭42載,除了婆婆告別式中,曾見他流淚,另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是當年協助處理後續事宜半個月之後返家,那一夜,隊長始終背對著我,不曾變動睡姿,我聽到他克制、輕聲的汲鼻子,知道他流下眼淚,極度壓抑的流淚,頓失三位親同手足的隊員,是他永遠的痛,我了解這個人,也許直到「掛了」,傷痛才會放下。
「郭建志:沒有陀螺儀,我沒法落地,回不了家」一文,感謝吳慶昇、吳慶璋、王繼陽、吳啟明口述,讓事件得以記錄下來,告慰殉職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