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口罩的比較

五種口罩的比較

在呼吸道傳染病盛行的時期,做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是基本的防治之道,其中口罩更是不可少。想要預防傳染病,口罩要選哪一種才有防護的作用呢?其實每一種口罩都有其用途,在適合的場合戴正確戴口罩才能夠達到最大的效果!以下就來介紹 5 種常見口罩的功效及用途

<5種常見口罩比一比>
(1). 外科口罩可有效過濾細菌

外科口罩構造通常分成三層:外層防波濺、中層具過濾作用,內層可吸濕氣,並對於6μm以上微粒有90%阻隔效果,因此可阻隔大部分飛沫傳染病菌

適合:有感冒、發燒等呼吸道症狀時使用,或是前往醫院、電影院等不通風的場所使用

(2). N95口罩可有效過濾細菌

N95口罩的N是指這種口罩適合在非油性場合中使用,95的意思是能過濾95%以上的粉塵,包含飛沫跟一些有毒氣體等。因為這種口罩密度非常高,佩戴後或會感到難以呼吸。所以一般民眾在日常疾病的預防上,使用外科口罩就足夠了。

適合:飛沫傳染病毒流行時期、空氣極差環境使用,主要給醫護人員或化工廠的員工使用。

沒有患病的民眾,外出時只要使用外科手術口罩即可;若是需要照顧已經確診患上肺炎的病患或者自己本身已經確診患上肺炎者,則需要使用N95口罩;N95口罩也分多種型號,主要是帶有換氣閥與沒有換氣閥兩種,沒有換氣閥的能夠阻擋病毒雙向傳播;防護鏡是在醫院長期接觸傳染病患的醫生才需要,普通民眾不用戴。

最好使用防霧霾的N95口罩。但他說,即使佩戴N95口罩時,一次時間也不能超過4個小時。

如果長時間持續使用N95口罩,會造成肺部損傷,可能會引起肺氣腫之類的問題。

(3). 棉布口罩無法隔絕細菌

棉布口罩主要用於避免吸入灰塵或將飛沫噴出,主要過濾大顆粒的物質,如灰塵等異物。

適合:普通的清掃工作、一般平日的保暖或買不到外科口罩時暫時替代使用。

(4). 活性碳口罩無法隔絕細菌

活性碳口罩因為增加了活性炭層可吸附有機氣體,而且過濾層纖維孔隙小於棉布口罩,因此可以吸附附汽機車所排放的有機溶劑。

適合:戶外騎車、油漆、噴漆、噴灑農藥等場合使用,對於阻絕懸浮微粒及細菌穿透效果並不佳,因此較不建議用於防疫。

(5). 海綿口罩無法隔絕細菌

海綿口罩(聚氨酯口罩)的質地較柔軟舒適,透氣性也比較好,但主要用於過濾花粉、塵埃、霧霾,對於病毒的防疫能力不佳。

適合:阻隔花粉、塵埃、霧霾。

戴口罩注意這些要點
※戴口罩前要先洗手。

※確認口罩是否完整與正反面,若口罩有破損就不應使用。

※鼻樑片貼緊鼻樑上方。

※確認口罩有將鼻、口、下巴罩好。

※口罩一沾到唾液或是打噴嚏後就應該更換,避免細菌在口罩裡滋生。


正確戴口罩的方法

*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20200129/WXKYXUGAQD2XOD4H6S2URPC574/

醫師提醒必須以正確方式穿脫口罩,才能真正防堵病毒上身。《蘋果》採訪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整理穿脫口罩4大重點,首先要確認口罩不要戴反,有顏色的那面具防潑水性,另一面較白具吸水效果,要確定有色面朝外、白色面朝自己的口鼻;其次是鼻子要落在口罩正中間,戴上前可將口罩中間處先摺好。
接下來戴上口罩後,最重要的是要罩著整個鼻子、口腔和下巴,另外口罩上的金屬條要對準鼻梁處,要稍微壓一下確認口罩有完全貼合鼻子和臉頰。最後,在脫口罩時要特別注意不要碰到表面,可直接從耳朵處將掛繩拿下,就可直接丟棄,以一次性使用為原則;另外建議脫下後要再洗手清潔,避免接觸到口罩外面細菌。
疾管署提醒,一般民眾使用外科口罩即可防範飛沫傳染,N95口罩應留給醫護使用,至於活性碳和其餘海綿、布製口罩都不是針對過濾病菌設計。若民眾本身有慢性病、有症狀、進出通風不良、密閉風險空間和有感染風險處,就要記得配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戴口罩4口訣:
「開戴壓密」,
(1)檢查口罩有沒有破損;
(2)兩側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到下巴;
(3)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4)檢查口罩和臉部內外上下是否有密合;
(5)同一副口罩應只限同一個人重複使用,且應每天更換